願意親近我而不是怕我------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跟孩子談「行為規範」,在不同情境有不同的規定,有時候會牽涉到人我互動的注意事項。


 


我依次跟孩子談到,校規、班規、家規…,聽到某個孩子對著另外一個孩子說:「那動物園有什麼規?」、「烏龜!」笑笑鬧鬧。我當下聽到也覺得莞爾,不以為意。


 


孩子在上課的時間聊天,我不太制止,甚至我也會跟著一起聊。想辦法把原本可能被視為干擾行為的舉動,轉變成課堂參與。


 


我很重視團體的氣氛,因為輕鬆愉快,會讓互動更正面,這也是我上課的目標。我常鼓勵,少處罰,所以孩子們會比較愉悅,互動次數較多,甚至,也比較容易發脾氣。基本上,發脾氣是一種情緒表達,在盡量不侵犯他人的情況下,我期待孩子盡量把不滿表達出來,商量、討論,讓我們找到更適當的問題解決方式。


 


我問孩子:「家裡曾經養過什麼寵物?」


 


孩子說:「有養狗,烏龜,以前還有兔子跟魚!」


 


另外兩個孩子說:「有養蟑螂!」開始哄堂大笑。


 


我也鬧在一起:「那有沒有養老鼠,螞蟻跟蚊子?」連在旁邊的家長都覺得有趣。


 


我很感恩家長對我的信任,上課的內容固然重要,當下的互動與氣氛,才是我要緊抓住的重點。如果是我上課,孩子會比較不重秩序,比較非結構。但是孩子會比較快樂,孩子也會比較願意表達,願意跟我談心事。


 


我跟孩子相處的方式,會有些人無法認同,特別是很重視紀律與禮貌的家庭。如何帶領孩子,每種方式都各有優缺點,跟帶領者的個性與價值觀有也很大的關係。


 


我喜歡孩子,我希望孩子過得自在,我期待孩子願意親近我而不是怕我。這只是帶孩子的某一種方式,提供您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