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教養專家~~專注力篇




小三男生注意力不集中,曾上過一年多的感統課,效果卻不佳,怎麼辦?




Q:小三男生注意力不集中,曾上過一年多的感統課,效果卻不佳,怎麼辦?




 




A: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感覺統合只是其中一項,單單只接受感  統課程,對孩子的專注力幫助其實是緩慢的,臨床上也常見並非感統所造成的不專心,卻拚命的接受感統訓練!因此我們要先判斷:孩子的不專心是否為感覺統合缺損所致?簡單的判斷方法如下:




□ 孩子是否容易受周遭刺激而分心?




□ 孩子是否會答非所問?




□ 孩子是否在球類遊戲中忽略別人丟過來的球?




□ 孩子是否容易發呆,而您問他在想什麼,他卻回答「不知道」?




□ 孩子是否常常因為粗心而使得學習成績落後?




□ 孩子是否玩動態遊戲時,表現得比靜態遊戲來得專心?




 




如果以上有三項回答「是」,那麼孩子專注力不佳的原因就可能包含「感覺統合」。對於小三的學生,每天要有約一小時並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感覺統合活動才會有效果,並且還需要針對專注力直接給予訓練,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專注力,而不耽誤課業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先確認: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否因為感覺統合?2.是否由專業職能治療師執行課程?3.治療師是否有針對孩子的「不專心」給予活動?如此才能確實的幫助孩子。對父母來說,除了尋求專業協助以外,若能找出方法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將有助於孩子願意主動學習。(張旭鎧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職能治療師)




 




 




對有興趣的事很專注,對沒興趣的事就不集中,這樣算注意力不集中嗎?




Q:對有興趣的事很專注,對沒興趣的事就不集中,這樣算注意力不集中嗎?




 




A:親愛的讀者您好,我們為您在《親子天下》第2期〈我家小孩是過動兒嗎?〉,摘錄出以下指標,給您參考: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指標




根據美國精神科學會DSM-IV的臨床診斷標準,以下18項症狀中吻合6項以上、持續至少6個月、在7歲之前就出現在不同場合,並影響孩子在家庭及學校的適應,就有必要請專業人員評估。




 




注意力不足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無法完成老師、家長或他人交辦的事務(並非由於對抗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缺乏組織能力。




□常逃避、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工作或家庭作業。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及遊戲所需的東西。如:玩具、書等。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過動/衝動




□在坐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在課堂中或其他需乖乖坐好的場合,時常離席、坐不住。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或常像「馬達推動」般四處活動。




□經常說話過多。




□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不能輪流等待。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例如貿然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怎麼幫助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




Q:我家有一位小二生,他從小一開始總是不專心,寫功課老是注意別人在做什麼、  寫到哪裡、說什麼話等等。班級老師與安親班老師也常向我們反映這問題,該如何讓他能夠專心做一件事情?




 




A:親愛的讀者您好,以您的孩子寫作業不專心為例,我們從《親子天下》第2期〈終結回家功課的戰爭〉,摘錄三項具體方式,提供您參考:




 




1.找到適合孩子的專心方式: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專心風格」,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指出,有些孩子需要規矩安靜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動來動去比較容易專心;有些孩子在早上容易專心;有些孩子傍晚學習效果奇佳。如果孩子透過聽覺吸收訊息的效果比較好,父母就仔細講述或用關鍵字口訣協助他學習;做功課時,提醒他將題目唸出來。對視覺較敏銳的孩子,父母儘量用多一點圖形、文字或手勢幫助他理解,寫筆記也是不錯的方式。有些孩子需要依賴實際體驗,父母就將概念具體化,例如學習重量時,準備三百克和一公斤的物品,讓孩子實際提提看,感受兩者的差異。




 




2.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太多作業會造成孩子不知從何開始的困擾,每天不妨花五到十分鐘,檢視要做的功課,列出優先順序,按順序完成。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周育如,從小教女兒列待辦清單,並把清單放在固定的地方,讓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在前面打勾,享受一一完成事情的成就感。清單的另一個作用是,當孩子為了過多訊息感到千頭萬緒時,清單可以協助他回到該做的事情上。




 




3.將困難工作分段完成:把看似複雜、冗長的工作切割成很多個容易掌控的過程,可避免讓孩子感覺做功課是沒完沒了的事。從事青少年及兒童諮商工作多年的楊俐容回憶,她觀察二女兒每次寫國語作業,前兩行都非常工整漂亮,第三行開始龍飛鳳舞,便使用「分散練習」的策略,每寫完兩行就鼓勵她,「妳寫得真棒!」讓她休息一下再繼續,或是轉換其他作業。楊俐容提醒,每段工作間的休息可以喝水、聊天,但不要做堆積木、畫圖這類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活動,以免孩子無法再回到功課上。




 




 




在親子遊戲中靜下心




 




2008-10 / 親子天下雜誌2 / 作者:張瀞文




 




孩子不專心,常常是因為學習時根本沒有「靜下心」,透過一些簡易有趣的小遊戲,爸媽可以輕鬆幫助他專心。




 




「專注是一種意願、一種進入、一種參與。專注不等於靜靜坐著,孩子必須要對要學習的事感興趣,專注才有可能發生,」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輔導老師夏光如這樣說,她認為,好動並不等於不專心,能動能靜的孩子,學習效果反而更好。




 




夏光如補充,不專心的孩子,常常需要將內在精力消耗掉,才可能繼續進行靜態工作,時間允許的話,帶孩子去公園跑跳、盪鞦韆、溜滑梯,再回來做這些專注遊戲。




 




進行遊戲時,如果發現孩子太喜歡遊戲,不願意結束,可先跟孩子預告,「最後三次。」結束時不妨來個擁抱作收尾,「玩完囉,要寫作業了。」如果年紀較大的孩子覺得彆扭,也可以用擊掌、拍肩取代擁抱。這樣的收尾不但銜接了每個階段,也可增加親子間親密感。




 




夏光如提供了四個簡易的靜心遊戲,可在孩子煩躁時、讀書前陪著他做。




 




靜坐




適用年齡:1015




1. 雙腿盤坐在坐墊上,雙手放在膝上或任何覺得舒服的地方。2. 3次深呼吸,讓心情平靜下來。3. 閉起雙眼,什麼都不想。4. 呼吸,鼻吸4拍、鼻吐4拍。將精神集中在眉心或丹田,感覺丹田像一顆球,隨著吸吐而飽消弱。5. 持續做34分鐘。




 




懸絲偶遊戲




適用年齡:812




1. 孩子當「偶」,由爸媽發指令,用手指點在身體關節部位,「偶」要隨爸媽的手動起來。




 




 




 







http://www.parenting.com.tw/QA/QAList.action?idTyp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