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媽病DIY按摩法.




 




懷孕‧生產‧育兒情報站 - 嬰兒與母親雜誌官網寫於 20111130 16:49




育兒生活 11月號 NO.258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桃園壢新醫院中醫主任 陳威達




桃園壢新醫院中醫主治醫師 許慈




 




多數媽咪在照顧孩子時因為要頻繁的餵奶、抱著孩子安撫、再加上操持家務甚至還要工作的情況下,經常會出現腰酸背痛、肩頸痛、頭痛…等不舒服的狀況,然而這些症狀既不是疾病,疼痛的程度也尚未需要至醫院看診,但卻持續在身體各個部位隱隱作痛,媽咪們都想去之而後快。其實,在中醫的傳統智慧中,透過一些簡易便利的按摩方法,就可以緩解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喔!現在就提供給媽咪們,作為自我保健的參考。




 




頭疼、腰酸、肩頸痛…




 




手法宜輕柔,勿用力過度




桃園壢新醫院中醫主任陳威達指出,按摩是要舒緩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切忌用力過度,施力過度不僅無法解決疼痛,還有可能傷及肌肉的纖維。專業的中醫師幫患者按摩時,通常施力點在肌肉與肌肉之間或肌肉與骨頭之間的經絡穴位處,醫師可以針對狀況加強力道或減弱,但一般民眾對穴位點掌握度不夠精確,所以建議採用輕柔的手法為主。




 




這次介紹的按摩法大部分皆可由媽咪自行按摩,但背後的按摩則需要他人的輔助,這時就需要與按摩者溝通,請他不要過於用力,也要請按摩者邊按摩邊詢問被按摩者的疼痛程度、會不會不舒服,若過於疼痛,就要請按摩者改變力道、方向或換部位按摩。




 




各種按摩手法




桃園壢新醫院中醫主治醫師許慈表示,「按摩」在古時其實包含了「導引」與「推拿」,而「推拿」又可視為「按摩」的別名,故二者常併稱。現今的「推拿按摩學」則結合了解剖學知識與傳統經絡穴位,運用起來更加靈活。所謂的「按摩」手法是包含了垂直於皮膚體表與平行皮膚體表兩個方向的操作方式。在垂直方向而言,廣為大家所採用的為按(壓)法與拍打法;在平行皮膚體表的部份,應用較廣,包含:推、搓、擦、摩、揉等方式。這些按摩手法要如何運用則視施用部位而定,等手法熟悉後就可交替變化使用,或者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讓按摩更輕鬆容易,這就看各位媽咪的需求與習慣而定。




 




 




 




按摩注意事項




掌握了按摩大原則之後,有以下幾點事項需注意:




 




1.按摩時間每一個按摩部位以35分鐘為佳,不需要按太久。




 




2.吃太飽不按摩,所以飯後1個小時之內避免按摩。飽餓皆不宜按摩。




 




3.局部有發炎、化膿、紅腫熱痛的狀況不宜在局部按摩(但可在周圍或可在身體其他部位按摩)。




 




4.按壓的力度以均勻、柔和、持續為佳。




 




5.按摩前可用濕毛巾熱敷或吹風機熱風吹酸痛部位,以增加局部的微循環,使按摩的效果提高。




 




6.定點、小範圍的按摩點不需要抹油,大範圍移動或是皮膚過於乾燥時可抹凡士林讓按摩容易進行。




 




7.其他可替代的手指按摩工具包括:木製按摩棒、髮夾的末端、牛角製按摩棒、刮痧板、取下原子筆的筆心,用原子筆管頭來按壓穴道。




 




各部位疼痛按摩對策




女性的肌肉強度天生就比男性差,與關節柔軟度有關的韌帶,雖然延展性比較好,但相對穩定性較差,所以較容易出現肌肉或關節酸痛的症狀。許慈醫師表示,按摩是被動的緩解症狀,積極主動的改善方式應該是能促進心肺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的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毎週至少3次的快走或快跑都是不錯的運動,藉由運動加強肌肉的強度會減少出現痠痛機會。此外,再加入按摩輔助,就可遠離酸痛了,以下就由陳威達主任和許慈醫師介紹幾種媽咪常出現的酸痛部位按摩法。




 




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按壓到的酸痛部位,因為每每按壓到這些點,很容易因為酸痛而不自覺發出「阿」「是、是」的聲音,這些部位常不在傳統的經絡穴點上所以另起名為「阿是穴」。就現代醫學來說就是所謂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這些激痛點常是肌肉收縮過度、相對損傷較大之處,常出現在肩頸、肩背、腰臀處。




 




˙按摩便利貼




在痛點之上以拇指、中指、拳頭或利用按摩工具,由淺到深、由輕到重,使局部有一定的酸痛感後再慢慢放鬆。手法是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其間不論呼吸的頻率淺深,都不要憋氣,如能配合深吸慢呼,更能達到身與心的同時放鬆效果。




 




頸肩酸痛




由於頸肩部的肌肉在解剖學上互相關連,所以肩膀的酸痛、頭部的左右旋轉不利會常常一起出現。在頭部連結頸部隆起的骨頭稱為枕骨(也就是睡覺時枕在枕頭上的部位),枕骨周圍有許多頸部、肩部淺層及深層肌肉連結於此,也就是我們稱為肌肉的起始點。




 




˙按摩便利貼




當肩頸僵硬造成局部酸痛,或是雙側太陽穴痛時,可以用大拇指稍加力度,沿著枕骨下緣推搓頸後肌肉,由頸後正中沿著枕骨下緣凹窩往兩側推搓,當遇到酸脹感明顯之處都可以加以輕揉數次。之後再由上而下推搓頸部1015次。




 




˙手部反射區




手部也有對應的反射區可按壓減緩肩頸僵硬的狀況,手部反射區在手背上食指與中指中間的「頸項點」及「合谷穴」。




 




腰背酸痛




背部肌肉是身體直立時會持續用力的肌群,尤其當媽咪們身體前彎的時候,肩背的肌肉更是維持姿勢的主要功臣,所以也是最容易感到酸痛疲憊之處。由於肩腰背部肌肉深厚,可以用較大的操作力度,要按壓到腰背多數部位需要他人協助,若要自己按摩,可先握空心拳,用拳眼輕敲背脊兩側,可略為俯身。




 




˙按摩便利貼




1.從脊柱旁的大肌肉先放鬆:以全手掌、或利用刮痧板,略加一點按摩油或乳液,由內而外、由上而下讓肌肉放鬆,趴或坐姿勢皆可。




 




2.水平肩線方向放鬆:在阿是穴及數個重要穴位作按壓手法稍作按揉加強,如肩貞、肩井、天宗穴位,脊椎兩側都要按摩。肩井的位置在脖子下去一點接近肩膀的地方,肩貞則在腋窩下靠近背部的地方,天宗穴則在背後肩胛骨中心點、靠近腋窩上一點處。




 




3.脊柱兩旁經絡加強:因脊椎為督脈所過,脊柱兩旁又是身體最長的經絡──足膀胱經所經,在膀胱經上面有許多跟臟器相連結的穴位:如肝俞、心俞、肺俞、胃俞、腎俞等。所以背部的按摩能有效疏理經絡之氣機、調達氣血流布、緩解背部肌肉緊張、並能達到藏府保健的功效。




 




頭痛




頭痛不一定是病,痛起來卻要人命!掌握以下幾個重點穴位,幫媽咪告別要命的頭痛!




 




˙按摩便利貼




後頭痛可按壓枕骨中心點往外一點兩側的「風池穴」;前額痛按壓眉尖靠近鼻樑的位置;側頭痛則可輕柔「太陽穴」;頭頂痛亦可從「風池穴」放鬆。




 




˙手部反射區




 




前頭痛、頭頂痛、側頭痛、後頭痛分別在第二、三、四、小指第二節指節間。前頭痛、頭頂痛靠指節的橈側(即大指側);側頭痛及後頭痛在指節的尺側(即小指側)。




 




手部酸痛




經常抱小孩、拿重物、用手肘勾包包,導致手臂過度用力就會引起手部酸痛。




 




˙按摩便利貼




 




按摩「手三里」穴位,此穴位置於屈肘、用力握拳時手臂肌肉突起處,肘窩橫紋下兩寸,找尋兩筋之間。除了按壓此穴位外,也可在穴位附近的肌肉群以內撥外撥的方式順筋脈。




 




 




 




小腿酸麻




久坐或經常穿高跟鞋、翹腳都會影響下肢循環導致酸痛。




 




˙按摩便利貼




 




小腿酸痛可按「承山穴」與「委中穴」。承山穴位於小腿肚正中間,墊腳尖時小腿肌肉隆起下方的凹窩處,可坐著按摩;委中穴位於膝蓋正後方膝蓋窩的中心,恰在兩條肌腱之間。兩個穴位要自己按壓都不是容易施力的點,建議請他人幫忙,媽咪採趴姿、雙腿打直,按摩者就可輕易的按摩這兩個穴位。




 




˙手部反射區




 




同時按壓「坐骨神經點」在背側四、五指間。「腰腿點」二、三掌骨間及三、四指掌骨間間隙為按壓點。




 




陳威達




現任: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




      針灸專科醫師




      上海辰新醫院中醫部顧問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 (醫學士-中醫師) (五年制)




      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 (藥學士) (五年制-中西藥)




經歷: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兒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亞健康暨健康促進學會會員




 




許慈




現任: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學士




      中醫師國家考試及格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代訓醫師




      中華中醫典籍學會講師




      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醫師




 




更多內容,歡迎請至11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http://www.mababy.com/trial/knowledgenewslist.aspx?mid=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