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藝術治療在兒童輔導的應用 ()




伍、藝術治療在兒童輔導上的應用




一、繪圖治療的運用




()藝術心理治療:




1Frerd精神分析學派




2.治療者處於中立且被動地位,以避免移情作用,同時鼓勵被治療者自由聯想。




3.自發性、潛意識地透過向正性的媒體而自由地幻想。





()強調自我發展的藝術治療




1.Frerd精神分析學派




2.治療者扮演參與者與分享者的角色,而培養治療者認同作用和內在化的價值,與自我的角色能夠很容易討論個人的小組的進行過程。




3.非有組織的藝術理念但富有彈性架構,個體直接觀察物體性質,再以個人形式來表達。




()強調心理治療




1.視為治療的一種,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是開端者,或適當被治療者涉及一種絕望的情況,運用許多心理治療的原理原則。




2.主要培育一種非語言表達的關係。




3.關係治療學的模式,如給予建議、實現技巧、與了解在治療過程中病患所使用的象徵性符號意義。




4.特別是熟悉繪畫技巧,如家庭繪畫、或是幻想、象徵符號所表現心理衝突。




()藝術用在診斷




1.為得到資料鼓勵自由聯想的畫畫技巧來誘發被治療者的特殊的資訊,來評估其創作作品,給予一個診斷的結論。




2.畫人測驗、家庭動力圖、畫房子--人測驗。




()格式塔,完形藝術治療




I.幫助治療者集中、認清、展開與外在畫「此時此刻」的感覺、概念和衝突等情形。




2.透過選擇可能可以幫助被治療者,而集中一個特別的感覺或問題,以較容易協助其成長;強調被治療者對自己的成長負起責任。包括使用藝術、幻想、夢境、非口語上的可望之語言的技巧。




3.特殊的繪畫、油畫、雕塑或拼畫的技巧,其中強調過程和自我觀察。




()藝術強調藉著一種連續或一個有體系且精湛的創作媒體,以表達認知發展,且著眼於個人經驗。




1. 發展一有體系的藝術技巧是透過有結構的練習,目的在於能夠更有功能性和複雜地使用原料,特別是對於一些殘障或一些大腦功能失常者、學習困難者給予幫助。




2.治療師可能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或者是藝術教育的訓練。




3.連續地使用原料,以建立個人模式表達技巧。




二、適用對象




(一)學習困擾者:因情緒衝突和焦慮、緊張而引起的學習困擾。




(二)行為適應和情緒困擾者:舉凡退縮、壓抑或攻擊性行為;心理衝突、自我概念模糊與人際關係不良者。




(三)語言困擾者:包括口吃、重複語句、退化性語句等,亦可採用藝術治療改善。




(四)心智障礙者:藝術治療可以幫助心智遲緩的兒童學習新技巧。




(五)正常兒童:正常兒童亦可從藝術治療中學習自我開放,增進挫折容忍力與社會性能力。




三、適用年齡




其實藝術治療大概的說來,並沒有不適用的年齡,只要當事人能握筆繪圖即可。




四、實施步驟




認識、接納 >建立信任關係 > 進行繪圖 > 觀察描繪過程 > 討論 >輔導。(然後再視情況回到繪圖)




陸、詮釋兒童畫




藝術治療無論治療的對象是誰,對於繪畫的解釋都必須相當慎重。過度的解釋只會增加患者對於治療的抗拒,不但不可能增加洞察,甚至因此導致患者混亂狀況。




以下就針對繪畫表現之心理特徵、解釋兒童畫的態度與原則及評鑑的方法加以說明。




一、繪畫表現的心理特徵:




1、兒童藝術顯現的特徵隨年齡而改變,其複雜程度與作品的整體性,均隨年齡的成長而增加。




2、兒童傾向於誇張或省略藝術作品中最具意義的部分,其作品反應出作者生活經驗與情感世界的內容。




3、兒童在學齡前後幾年的創作強調樣式性表現,以後便逐漸擴展到寫實具象表現。




4、兒童的繪畫反映出其生理的發展。如畫中細節的分化程度與其知覺上的成熟度有關;塗鴉期的線條表現亦與其骨骼肌肉的發育情形、手眼協調等發展息息相關。




5、不同素材與表現法有滿足兒童不同目的的趨勢,如描繪(drawing)較利於傳達觀念,而彩繪(painting)則利於情感的抒發。此點亦為藝術治療中的媒材使用法的基本論點。




6、兒童所使用的形式、色彩和構圖與其人格及社交發展有關。此點亦為藝術治療工作的基本假設之一。




7、雖然環境為影響學習的要素之一,生活在不同文化的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幼兒,其所創作出來的視覺形式十分類似。




8、繪畫技能的自然發展約在青少年期趨於停止。




9、在邁向成熟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個別差異性。此個別性的考量,亦為藝術治療工作的特質之一。




l0、藝術為一自我表達的方式,它給予意念一個視覺的形式。




11、藝術為人類的象徵系統之一,經由對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藝術教育、藝術史、藝術批評、美學及對藝術品的研究,我們便能對兒童藝術有更一層的認識。




二、詮釋兒童畫的態度與原則:




藝術治療的功能,在以往常被視為一種 「迷思」(myth),治療師往往其有類似巫醫般的魔力,可以憑著病人的藝術作品,鐵口直斷;再藉由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讓病人奇蹟般地痊癒。在我們了解上述詮釋兒畫作的種種理論之後,應較能以一種審慎的態度來研讀兒童畫。不管採用哪一派的學說來詮釋兒童的畫作,對該畫作者的了解是必要的。除非在極不得已的情形下,才利用一張圖畫來作診斷,否則在詮釋兒童畫之前,應先了解兒童的家族史、生產史、發展史和在家裡或學校的一般生活情況,並觀察兒童的實際作畫過程。更理想的情況是,能研讀數張同時期的圖畫,再作治療上的診斷。簡而言之,藝術治療師應以一種人性和理性的態度來診斷繪畫,忌諱感性而主觀地詮釋方式(陸雅青,民83)。




陸雅青(民83)更建議對藝術治療或對兒童畫有興趣的朋友,能參考上述的種種理論,而發展出一種屬於個人的繪畫詮釋模式。此種模式的建立,不妨考慮下列幾點:




1、何者是你所認同的心理治療人心理輔導取向?()可否與兒童藝術的理論相結合?




2、妳的個案 (兒童畫的作者)正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3、是否應考慮幾個文化因素?




4、學習美術 (技巧)是否對心象的形成有所助益?




5、是否有生理上的、醫學上的或藥物的使用等因素影響兒童創作的的過程?




兒童畫的詮釋,誠然並非藝術治療的全部,亦非每個治療或美術教學活動的必要過程,但無庸置疑地,它是引領我們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對個案作全人式的了解,不只可提供相關的資料與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亦擴大了思考領域,加強了我們對「藝術即是治療」此一理念的認識。




一個治療的成功與否,除了治療師的專業知識技能之外,其進行過程中的輔導或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輔導員或治療師與個案進行心理冶療時的一般原則如下(賴保禎、簡仁育,民73:




1、與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使個案在治療的過程中,是感受到溫馨、友善、慈愛的氣氛,而對輔導員或治療師產生了信任與好感,並較易建立彼此之間的親密感。




2、對於個案所表達的情感,不論是負面性的情緒如哭鬧、踢打和謾罵;或是正面性的情緒如高興、讚美,都不予以置評,而是給以接納和承受,且幫忙其情緒的宣洩,以達到滌除作用。




3、對於個案所談的問題,應該表示一種支持性且誠懇的態度來注意傾聽。有了溫馨接受,孩子會體會到一種被尊重的感受。




4、試著以同理心的態度來了解個案內在的心理情緒,以悲憫慈愛的心來察覺其行為反應。




5、對於個案除了保持心理上的接觸和關懷,也要尊重其人格,而不是羞辱或給予任何的標記。




6、執行者應有評估工作,以了解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與治療過程的進展,但是應避免過多的主觀意識的評述。




治療師與被治療者之間的互動如何,足以決定治療過程 的成效。所以,彼此之間所建立的關係和輔導或治療的技巧,是一體兩面之事,偏一不可,唯獨有良好約互動關係和熟練的輔導原則,始得促使治療的順利效果。




在藝術治療中,當事人的繪畫創作常是治療師用以評斷病情的具體工具。繪畫診斷不分當事人的年齡、性別和精神狀態,均與兒童畫的發展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在詮釋兒童畫時應以較審慎的態度來研究,以避免輕率或主觀的評析導致治療上的挫敗。陸雅青(民83)認為詮釋兒童畫應該要注意:




(一)對該畫作者詳盡的了解。




(二)畫可能不要僅以一張畫來做診斷。




(三)應先了解兒童的家族史、生產史、發展史和在家裡及學校的生活情形。




(四)觀察兒童的實際作畫過程。




(五)研讀一系列的圖畫,在做治療上的診斷。




(六)以一種人性和理性的態度來診斷繪畫,忌諱感性而主觀的詮釋方式。




三、評鑑




兒童畫的評鑑範疇實有狀況診斷、過程診斷和療效診 斷(劉焜煇,民83),茲說明如下:




(一)狀況診斷




治療者分析患者投射到繪畫的心理狀態做診斷的參考。




(二)過程診斷




憑繪畫去了解患者的病況如何變化,在確定患者關聯性時很有幫助。




(三)療效診斷




繪畫能夠明顯表示患者的人格水準能保持到什麼程度,因此可以得到外顯言行所不能判斷的部份。




在繪畫活動中個體的自我創作表達,是藝術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必需重視個體的心路過程。尼克森(Nixson1969)說:「創造的過程是幫助孩于釋放出在他們內心中蟄伏著和期待著的情感,所以他們可能在他們的生命畫布上運用了豐富、光亮、自信且富有創造力、無畏勇敢的色彩表達他們的情感,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挑戰與引導」。藉著藝術的媒介以實踐個體內在潛在性的創造能力,為了使個體發現屬於他自己的風格形式,無論如何個體必須對於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屬於他們最真實的,都得被接受且認為有意義。因此個體所表現的獨創力、獨特的、和唯一的是值得珍視與獎勵,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自發性的表達、獨立性的思考與操作、以及嘗試性的冒險都是值得給以刺激與加強。




總之,對於幼兒的繪畫與心理診斷,要明白孩子的畫。是藉以了解幼兒心理的工具,同時需要給予長期性的觀察,更不可以武斷地拿診斷理論加諸於幼兒的身上,而造成了錯誤的見解和刻板印象。不管孩子畫的是多麼幼稚,或是不合邏輯,甚至毫無美感可言,但是孩子他們已經運用了他們的心理語言來說明了其內心的感覺和情緒的表達,我們要做的是嘗試去接收他們的心理語言資訊。




柒、結論




藝術治療主要是透過創作、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的過程,讓當事人能一方面紓解、調整內在的情緒或困擾,另一方面透過這樣的繪畫表現透露出當事人的內在問題以提供治療師分析並進一步探討以解決當事人的內在困擾。然而,從事藝術治療並非只是偏狹的僅對
一兩 張畫就妄下結論,而是應該更謹慎的蒐集相關資料,以求得更真實的診治訊息。




一、兒童畫的詮釋,誠然並非藝術治療的全部,亦非每個治療或美術教學活動的必要過程,但它是引領我們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經由此種人類最原始的語言來探索孩子們內心最真實的世界,減少孩子因為口語表達的障礙或心理上的防衛而疏忽、延誤了協助輔導的重要時機。




二、藝術創作即是治療




藝術治療可貴的是除了它的過程即有療效之外,有時,作品也能自然殷發創作者產生一種自我察覺、洞悉與頓悟,並不需要完全依賴他人的介入,這時候作品與作者產生對話的互動關係,而創作者從當中得到新的體悟。這是難以言喻的經驗可以被稱作是一種「內在的智慧」。




「當病人專注於創作時,生理上即產生變化,例如肌肉放鬆、血壓降地、呼吸上忘卻狀況少、暫時超越時空的限制,沈浸在創造的世界裡,享受內在的自由,同時身、心、靈得到整合,這便是「藝術創作的過程便是治療』及產生變得深長、腦波改變、而原有的疼痛與不是敢都會減輕;在心理上,緩和情緒、藝術治療師須得到案主的信任之後,才可以進一部探討作品的內容,藉著作品與它做適當的溝通,才可以運用同理心,給予接納、支持和鼓勵,切不可冒然的去做圖畫的詮釋與分析。」




三、藝術治療師或許可以陪伴一個受創的心靈走一段,或許可以傳授一點創作的技巧,或許可以聆聽妳悲傷的故事,但最終生命的抉擇,還是在於你。




紀伯倫:




「沒有人能啟示你什麼,除了那在你知識的黎明時辰以半睡半醒的知識。




那廟宇的陰影下行走在它弟子中間的教師,給予弟子毋寧是他的信心和愛,而非他的智慧。




如果他確實明智,他不邀你步入他智慧的宮室,毋寧引領妳到達妳的心智的門檻。」




在這裡筆者並非想否認什麼,而是認為任何的治療都只是一個協助的工作而已。要突破困境,最終還是要自己去面對。就如同心理大師羅吉斯的非指導中心法所持的精神:治療之所以有效,主要是藉治療關係使病人發揮自我導向Self-direction )之能力,而非治療技巧之功勞。Goldstein Maslow就認為人是一個有機體、一個獨立的單位,天生就有實現自我能力的傾向。所以,治療結果仍然是要靠當事人的努力,而我們也必須相信當事人是有這種能力的。




捌、問題與省思




一、投射測量是一種診斷,而非算命或是猜測。




各式畫人測驗及家庭動力圖的研究顯示指標,只是協助診斷兒童的心理與行為,而非猜測兒童狀況,因此在使用投射測驗時,避免單一一張繪圖解釋其行為的。




二、國內投射指標的建立




目前家庭動力圖或是畫人測驗幾乎是沿用國外資料,再與國內小規模研究相互驗證,缺乏大規模蒐集樣本。




三、藝術教師與輔導者的配合




藝術教育治療師的培訓、全人教育的推展、教師心理調適都有賴行政單位的推展與配合。




四、國內課程的安排




目前國內藝術治療課程趨勢:




()、詮釋繪畫內涵意義。




()、強調藝術創作即是治療。




五、親職教育的加強




藝術治療中家庭動力圖可以反映出家庭互動及結構的情形,因此父母可透過繪圖中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獲得新的認知
。父母與孩子如果能不定期的分享藝術創作的經驗,的確幫助彼此發展「一個新的溝通密碼」(陸雅青,民83)。




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若能多看看孩子的畫、多聽聽孩子的描述,並且能進一步觀察孩童的行為反應、去參閱一些相關理論的書藉資料、思考繪畫與心理之間的微妙關係,那麼必定能夠更了解孩童內心的世界,也能適時的給予必要而有效的協助了。




參考資料




胡寶林(75)。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遠流。




呂勝瑛(78)。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




趙雲(69)。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藝術家。




黃月霞譯(79)。兒童諮商與實務。台北:五南。




廖鳳池(72)。兒童輔導的基本理念。諮商與輔導,91期,22-25頁。




陸雅青(82)。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台北:心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