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語言發展&聽力障礙的分類
 
~嬰幼兒聽力障礙的分類~
  
    聽覺系統的任何部位病變皆可造成聽力障礙,主要分為傳音性聽力障礙 (外耳、耳膜、中耳或聽小骨的病變 )和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 (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    的病變 )兩種,前者可用手術或藥物治療來恢復或改善,而後者則否。雖然大部分的重度先天性聽力障礙兒是屬於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的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但幾乎每名聽障兒都或多或少還保有部分的殘餘聽力,如果能及時藉由助聽器或人工耳蝸 (電子耳) 的幫助,再加以聽力語言訓練,則即使是重度聽障兒仍然可以學會說話。反之,聽障兒若未能及時診斷且儘早開始聽力語言復健,則將失去回歸主流的契機,終因缺乏聽力和說話的能力而影響身心、智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這不但對聽障兒造成一生無法補救的遺憾,也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嬰幼兒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因為國內沒有嬰幼兒聽力篩檢制度,所以嬰幼兒的父母或相關的教養人員就須負擔早期發現嬰幼兒聽力障礙的責任,他們不但必須具備聽障的早期徵象的基 本知識,並且日常生活中也要隨時密切觀察嬰幼兒聽力語言發展的情形是否正常,以便能儘早懷疑或發現嬰幼兒的聽力問題,而能儘早得到正確診斷,加以適當有效的治療和聽語復健,以免延誤而造成莫大的遺憾。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嬰兒的聽力尚未發育好而無法檢查聽力是否正常。其實,雖然聽覺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但正常的新生兒在一出生後,耳朵就能聽到聲音,也就是說聽力檢查在嬰兒一出生就能施行,並無年齡大小的限制。以下幾點可提供給嬰幼兒的父母參考,評估寶寶的聽力和語言發展是否正常,以便適時就醫檢查和診斷,以免延誤矯治的時機。
  
 一、您的寶寶是否屬於先天性聽力障礙的高危險群?
   ‧親屬中有人患先天性聽力障礙 (遺傳性聽力障礙的家族史)
   ‧母親懷孕中曾感染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
   ‧早產或出生時體重小於1500公克
   ‧出生後因黃而換血
   ‧出生後曾有缺氧現象而需用氧氣或使用呼吸器
   ‧出生後曾住進加護病房
   ‧出生後曾罹患腮腺炎﹑細菌性腦膜炎或其他病毒感染而發高燒
   ‧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
   ‧有頭頸部或顏面器官的先天畸形 (包括眼、耳、臉頰及下巴等)雖然具以上高危險因素的嬰幼兒較易罹患先天性聽障,但仍有約一半的聽障兒不具以上高危險因素,這也是不可忽視的。
  
二、3個月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
  
   ‧對聲音會有明顯的反應,會被突發的大聲音嚇著,如關門聲、鞭炮聲等
   ‧淺睡時會被大的講話聲或噪音干擾而扭動身體    
   ‧在吵雜的地方無法入睡 
   ‧在餵奶時會因突發的聲音而停止吸奶
   ‧會認得媽媽的聲音
   ‧哭鬧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安靜下來
  
三、6個月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
  
   ‧會注意或尋找聲音的來源;當媽媽叫寶寶的名字時,會把眼睛轉向媽媽
   ‧開始學語,發出聲音;當媽媽對寶寶說話時,會發出聲音來反應
   ‧喜歡玩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會轉動眼睛去尋找玩具發出的聲音
  
四、9個月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是否正常?
  
   ‧會轉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當由背後喊寶寶的名字時,會轉頭過來
   ‧能了解一些常用的簡單詞句(:不可以、再見、自己的名字)而有反應
   ‧能區別高興或生氣的聲音,而有不同的反應
   ‧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而自得其樂
  
五、1歲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
  
   ‧會自得其樂的牙牙學語
   ‧會模仿親人對他說的話
  
~嬰幼兒聽力障礙的聽語復健~
    照顧聽障兒(尤其重度者)是一件漫長且辛苦的工作,更須和包括耳鼻喉科醫師、聽力檢查師、聽語訓練師、聽障資源教室老師等各種專業人員密切合作,才 能使聽障兒能得到最好的照顧。國內目前對聽障兒的特殊教育主要是在就學後從聽語發展的觀點,這是不夠的,不過近年來一些公立的特殊教育機構或學校也已注意到此點而陸續開辦聽障的學齡前班甚至幼兒班,雖然目前仍是" 粥少僧多" ,但這對重聽兒將來能回歸主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未來能不斷的普及,造福所有的聽障兒。


 




http://tw.myblog.yahoo.com/jw!QdWvkT6CFQXbFIE_R7PVjtUIHg--/article?mid=3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