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話題


/台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蔡銘哲


發燒是人體對疾病的眾多生理免疫反應的一環。它是"疾病"所產生的"症狀"


甚麼是「病」?  像感冒、肺炎、腦膜炎、腸胃炎等等,叫做病。


甚麼是「症狀」? 像是發燒、頭痛、吐、拉、咳嗽、流鼻水等不舒服的現象,叫做症狀。


不同的病,可能產生相同的症狀。像是頭痛,可能是一般感冒,也可能是高血壓、偏頭痛等其他問題。發燒更是一個常見的症狀,他的病因就有很多可能,輕重不一。



因為生病的免疫反應,發燒體溫要上升前,周邊血管會收縮,這時病人會覺得冷,甚至發抖、打寒顫,痠痛。很多人常常誤以為是哪裡的冷氣太強,讓人生病發燒。或是婆婆怪媳婦,讓小孩吹風涼到才發燒。其實這種冷的感覺,就已經是生病的症狀了,跟發燒基本上是同一回事。

體溫到達高峰,不管是因為藥效,或是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周邊血管會擴張,開始流汗,將熱排出體外,體溫才會慢慢下來。這時病人會覺得熱。

症狀對人體傷害不大,會傷害人體的是病程的進展。以發燒為例,它就像家裡火災時,嗡嗡作響的警報器一樣。真正破壞房子的是火本身。發燒可以視為一種指標,協助我們知道疾病進展的情況,它本身不具危險性。

那為什麼大家對發燒有種莫名的恐懼呢?因為很多人相信,發燒會把頭殼燒壞。


這點倒是中外皆然。


美國的研究,1980年有約一半的家長相信如此,隨著醫學常識的普及,2000年剩五分之一。其實,發燒之後,腦袋有後遺症,是因為造成該次發燒的"",有侵犯到中樞神經所造成,譬如說腦炎,腦膜炎等。並不是發燒這個"症狀"造成的。若是發燒的病因,不會影響神經系統,那麼該次的燒,不管幾度,不管幾天,腦袋都不會有事。長玫瑰疹就是很好的例子,玫瑰疹的燒,動輒3940,常常是三、四天才會退,病程走完之後,頭殼一點都沒壞。

不過少數(3%)小小孩,因體質特殊,如果病毒感染,發燒太高,會有熱痙攣的情況。這也不是代表燒壞腦袋了。雖然有百分之二、三十的這種小孩,會再復發,不過長期發展、智力不受影響。

動物實驗及有些人類研究顯示,厲害的感染時(敗血症,要住加護病房的那種情況),有發燒的病人存活機會較高。這顯示發燒其實是人體免疫系統啟動的正常現象,不足為懼。

發燒本身對人既然沒有傷害,那退燒有沒有壞處呢? 研究顯示在,小孩一般感冒的燒,使用退燒藥並沒有壞處,而且可以讓小孩子覺得舒服一點,精神、活動力、胃口,都比不用退燒藥的人好。所以大可不必,潔癖似地堅持不用退燒藥。當然,畢竟只是治標,發燒維持的時間,並不會縮短(該燒幾天,不會因用退燒藥而改變)

有家長常常會問,發燒時要怎麼幫小孩穿衣服呢? 當體溫逐漸上升時,病人會覺得冷,可以加衣服。當體溫不再上升,或開始逐漸降下時,人會覺得熱,應該少穿。所以在不會表達自己會覺得冷或熱的小小孩,不建議用冰枕,因為在發燒前段,病人是會覺得冷的,用冰枕會讓不適加劇。

因為發燒畢竟只是一個沒有傷害性的症狀,所以就沒有所謂幾度以上,一定要用藥;或不到幾度,還不能用藥,以免體溫掉太低的問題(即使沒有發燒,吃退燒藥體溫一 樣不會掉。) 退燒的藥物有許多種,以塞劑效果最迅速確實,所以常保留在很高燒時用。要不要打退燒針呢?醫生自己或小孩生病,應該絕少有人打退燒針的。這樣您懂我意思了 吧!

如果燒一直不退,一定要找醫師討論。醫生會根據燒的高度,天數,伴隨的症狀,來調整我們的判斷和建議。


此文已忘記擷取自哪個網站,因覺得對各位有所幫助,故與各位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