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教養專家~~免疫力篇




影響孩子免疫力的因素有哪些?




Q: 影響孩子免疫力的因素有哪些?




 




A: 在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免疫疾病中,影響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遺傳,而另一個重點則是環境。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表示,過敏疾病必須要先有遺傳體質再加上環境有過敏原才會有影響。不過也不要忽略環境的因素,如果空氣中、土地或食物含有毒素及致癌物,還是可能會影響人體免疫力。




 




環境因素包括外來的病原體;某些病原體就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例如前幾年造成全球恐慌的SARS病毒。而壓力也是影響免疫很重要的因素,十多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壓力會影響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長期在壓力下不僅人容易生病、感冒,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以及氣喘、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癌症等,都和壓力有關。而生病、進行手術、受傷等情況發生時,也會對人形成重大壓力,進而影響免疫力。




 




再者,天氣變化、溫度下降或上升、濕度改變,或像沙塵暴等環境的變化,也會使人的免疫力產生變化,誘發疾病。




 




此外,現代人偏食,喜歡吃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影響到某些營養的吸收,營養偏差或不足也會影響免疫力;例如缺乏維他命A、維他命CB群、礦物質鋅、鎂……都可能影響到白血球的功能,或影響細胞產生干擾素的保護作用,或對抗原產生免疫反應等。而食物中如果含有黃麴毒素、黴菌或是鉛、砷、鎘等重金屬污染時,都會抑制免疫,因此食物的選擇也很重要。




 




 




益生菌真的有助於免疫力嗎?




Q:益生菌真的有助於免疫力嗎?




 




A: 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益生菌具有促進人體健康的作用,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表示,益生菌確實具有調整免疫的作用,不過目前醫界也只把益生菌當成一個輔助的營養項目,而非「治療」過敏疾病的藥物。




 




徐世達表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益生菌的定義為「能促進食用者健康的微生物」,和其他市面上常標榜具有調整免疫功效的保健食品相較,有更高的公信力。但是要注意的是,菌種也很重要,益生菌的菌種不同,保健作用也不同,所以要選對益生菌。




 




從一九九○年起,益生菌就被拿來治療副傷寒、沙門氏菌,除了利用個別抗微生物試劑的特異性療法以外,益生菌也被視為腸胃炎的非特異療法之一。醫師用的非特異療法有四種,一是蠕動抑制劑,如征露丸;二是吸附劑,如胃乳把毒素吸附;第三種是抗分泌性腹瀉藥,例如阿斯匹靈;第四種就是益生菌。




 




徐世達說,益生菌甚至在早產兒的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有研究發現給與益生菌,可以大幅降低早產兒壞死性腸炎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為什麼喝母奶對孩子的免疫力有幫助?要喝多久?




Q:為什麼喝母奶對孩子的免疫力有幫助?要喝多久?




 




A: 母奶含有優質的蛋白質,世代的演化,讓母親為新生兒準備最適合、最需要的營養成分。母奶中含有最健康的脂肪酸比例,讓寶寶最易消化吸收;母乳中也有很多活性的消化酵素,能保護寶寶的消化道,而且隨著嬰兒的狀況,母乳的組成會跟著變化來滿足寶寶的需求。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過去以為必須食用特殊奶粉的早產兒,如果能喝母奶,母奶中的各種活性成分能讓早產兒更健康。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說,母乳中含有很多適合寶寶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細胞,而且這些免疫球蛋白、免疫細胞可以通過寶寶腸道不被破壞,直接進入寶寶的腸道,在寶寶免疫系統尚未建立前,幫助寶寶對抗各種病原體的侵犯。台灣醫界目前都鼓勵媽媽至少餵母奶餵到寶寶滿六個月大,尤其是寶寶有過敏體質時,更應該餵久一點。但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餵母乳至少兩年,而歐洲國家甚至更建議餵到三歲。




 




在雙薪家庭的台灣,很多媽媽可能會覺得餵母乳很難持續那麼久。徐世達建議,能餵多久就餵多久,而且餵母乳期間,單讓寶寶喝母乳最好。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曾有一篇臨床研究報告發現,新生兒單喝母乳四個月以上,有助於延緩寶寶過敏疾病的發病時間,以及預防過敏發作。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餵母乳要更加油。




 




 




有必要在寶寶的飲食中添加營養補給品嗎?




Q:有必要在寶寶的飲食中添加營養補給品嗎?




 




A:都不用!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表示,如果寶寶喝的是母奶,營養就很足夠,只要六或九個月大以後再添加營養均衡的副食品。如果喝的是配方奶,也沒有必要額外添加鈣粉或維他命滴劑,徐世達提醒,配方奶模擬母乳的營養組成,裡面所提供的鈣或維他命都夠了,如果隨便亂加,反而有可能增加嬰幼兒結石的風險。




 




 




配方奶常見添加DHA,真的對寶寶的腦部發展有幫助?




Q:配方奶常見添加DHA,真的對寶寶的腦部發展有幫助?




 




A: DHA是一種重要的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腦細胞發育的重要物質,也是寶寶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母乳中含有豐富的DHA,對寶寶的營養攝取是首要的選擇。




 




體內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主要是由食物中直接攝取,這些食物包括:魚類(尤其是深海的魚類)、蛋、肉與藻類,或是從食物中攝取必需脂肪酸如亞麻油酸與α–亞麻油酸後,經過肝臟轉化而成。




 




根據近幾年的醫學研究報告,餵食母乳寶寶的血液中與腦中DHA的量,的確比餵食配方奶的寶寶高。尤其是對早產兒而言,添加DHA或直接餵食母乳對發育有明顯的幫助;然而在腦部認知功能的發育上,幫助則不明顯。




 




到目前為止,各種研究報告並沒有一致認同,配方奶粉中添加DHA,對足月寶寶腦部的發育有顯著的影響。不過,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現在的嬰兒配方奶粉多少都添加了這些成分。




 




要注意的是,過度添加長鏈脂肪酸,例如超過總脂肪量的六○%時,會減少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增加引發缺乏必需脂肪酸疾病的罹患率。




過度攝取膽固醇,會增加心臟血管的疾病。因此,添加DHA不宜過量




 




 




孩子要到幾歲時,才適合做過敏原檢測?過敏原檢測的方式與原理是什麼?




Q:孩子要到幾歲時,才適合做過敏原檢測?過敏原檢測的方式與原理是什麼?




 




A: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說,任何年齡都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故任何年齡都能測。




 




有些人從出生後利用臍帶血檢測免疫球蛋白E抗體(IgE)總量,以及特異性IgE的陰性或陽性來預測寶寶會不會過敏。先解釋胎兒在子宮的情形,由於胎兒有一半的遺傳是來自於父親,人體本來會排斥異體,但因要成功孕育下一代,母親子宮內的環境必須形成過敏免疫反應,而非正常免疫反應,才不會讓胎兒被媽媽排斥。所以寶寶不管有無遺傳到過敏體質,剛出生時的免疫反應皆是以過敏的免疫反應為主。由於只有IgG可以由母體經胎盤傳至子宮內胎兒,所以臍帶血檢測IgE若呈現陽性反應時,表示胎兒在子宮內接觸到經由胎盤傳送的環境過敏原產生致敏化後,才會自行產生IgE或特異性IgE抗體。




 




而出生時臍帶血檢測IgE即使為陰性,並不代表日後不會累積產生IgE或特異性IgE抗體,甚至以後產生臨床過敏疾病。以塵蟎過敏為例,研究發現,對塵蟎過敏者在兩歲前檢測,只有四成多抗體為陽性,但到了八歲,抗體為陽性者則會接近八成。但是臨床過敏病的形成,不只是需要IgE呈現陽性,還需要遺傳到個別器官組織的異常,再受到環境過敏原的作用後才會產生。因此徐世達建議,孩子有臨床症狀時,再去做過敏原檢驗比較有意義。




 




目前的過敏檢測有三種:第一種是血液半定量檢驗法(MAST,可以同時測量三十六種過敏原,包括二十種吸入性和十六種食入性的過敏原,優點是檢測項目較多,但是敏感度較差。




 




第二種是血液定量檢驗法(CAP,雖然只可檢測十種以下吸入性或食入性過敏原,及一些較少見的過敏原,但優點是經由實驗室進行酵素免疫分析,敏感度較高。第三種是最傳統的過敏原皮膚測試,將過敏試劑點在皮膚上或打到皮膚內,二十分鐘後根據皮膚紅腫程度判讀是否過敏。




 




有時抽血會驗不出特異性IgE抗體陽性,但臨床反應有過敏症狀時,醫師會進行過敏原皮膚或黏膜測試。徐世達表示,這是因為IgE抗體的量本來就很小,血液中游離的IgE抗體有時檢驗不出來,但這少量的特異性IgE抗體大都可能黏在皮膚或黏膜的肥胖細胞上,因此可以做皮膚及黏膜等的過敏原測試,獲得陽性確定。




 




另外,現在很多人做所謂「慢性過敏」的IgG抗體測試,徐世達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人吃進任何食物,都會產生IgG抗體,這是人體自然的反應,所以不必擔心。




 




 




坊間的深海魚油是否隱含重金屬污染的風險?如何避免買到危險的深海魚油?




Q:坊間的深海魚油是否隱含重金屬污染的風險?如何避免買到危險的深海魚油?




 




A:為避免買到危險的深海魚油,以前專家總是呼籲家長:選擇大廠、有信譽、有知名度的廠家會比較安全。但是自從塑化劑風暴點亮了半世紀以來最大的食品安全紅燈後,我們已經不能相信哪些東西吃了是絕對安全的,對深海魚油的污染疑慮也是如此。因此,對於食材的安全,目前的建議是:不要偏重於某一種成品,攝取要適量且多樣性,經常更換,不要一成不變的只選擇單一品牌。如果可以,儘量以新鮮的魚肉來攝取需要的營養素;魚的種類也要多樣化,不要只選擇一種魚長期的食用。




 




如果孩子對陌生或特殊氣味的海鮮不容易接受時,可以改變料理方式如製成魚漿、魚丸等,儘量著墨於口感上,色香味俱全,讓孩子能接受而願意進食。除非是絕對偏食的孩子,才考慮選擇替代品。如此較能夠正向的得到食物的營養讓身體健康,也能儘量避免各種食物中殘留的有害物質傷害到孩子的身體。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癢、長疹子就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嗎?




Q: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癢、長疹子就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嗎?




 




A:寶寶的臉上要有紅疹、還是頭皮有厚厚如同痂皮般脫屑、或起水泡才叫異位性皮膚炎?小嬰兒的皮膚問題多,家長不是杯弓蛇影過度擔心,就是輕忽孩子的病情。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詹融怡表示,新生兒很容易產生嬰兒濕疹,或是脂漏性皮膚炎等皮膚問題,有些症狀和異位性皮膚炎非常相似難以辨認,而且異位性皮膚炎要符合反覆發作的特質,因此在出生六個月內,醫師通常不會下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




 




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兒和幼兒期的症狀及發作部位略有不同,詹融怡表示,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在臉、頭部及四肢深側,症狀是皮膚泛紅及發癢的疹子,摸起來皮膚會粗粗的。




 




等寶寶再大一些到兩、三歲,或四、五歲時,好發的部位會轉移到手肘凹窩、膝蓋後面的凹窩,或脖子等容易出汗的部位。




 




異位性皮膚炎的外觀就是濕疹樣,濕疹有多種樣貌。詹融怡說,有些症狀比較輕微,是皮膚有紅疹,摸起來粗粗的、會癢;急性期則可能看起來像是在「流湯」,這是因為皮膚發炎得厲害而滲出組織液,如果小朋友因為發癢而搔抓破皮,甚至可能會出現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個特性是會好了再發、好了再發,反反覆覆發生;第二個特性則是會有家族性過敏體質,無論是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無論是父系或母系家族,只要有人有過敏,下一代罹患的機率也很高。




 




 




 









http://www.parenting.com.tw/QA/QAList.action?idTyp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