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遊戲.4大判斷法 寶寶語言發展學問大




當寶寶發出「ㄅㄅ」或「ㄇㄇ」的音時,妳是不是欣喜若狂地大叫「我的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了!」但是,寶寶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還是只是無意義的發聲呢?寶寶這耐人尋味的第一句話,背後其實不簡單喔!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 參考資料/《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PART1 01歲:語言發展的4大階段




Stage102個月

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感覺,可能是餓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當寶寶感到開心、舒服時,也會發出愉悅的聲音。在語言發展歷程中,哭聲和愉悅聲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Stage223個月

寶寶進入「gooing」時期,所謂「gooing」是指當寶寶吃飽、睡足,呈現滿足狀態時,出現探索聲音,發出「呵??」聲響的情形。到了3個月大左右,寶寶開始會發出一些母音,像是「ㄨ」、「ㄚ」之類的聲音。


Stage346個月

寶寶進入「babbling」時期,就是俗稱的牙牙學語期,此時寶寶會發出「ㄅㄅㄅ、ㄇㄇㄇ、ㄋㄋㄋ」的聲音。爸媽可能以為寶寶會叫「爸爸」或「媽媽」,但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表示,事實上這只是寶寶在探索聲音時,不小心發出來且無意義的聲音,他並不知道這個聲音代表什麼意義,而是爸媽賦予這個聲音意義而已,但寶寶也會由此得知,自己發出「ㄅㄅ」的聲音,原來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Stage4812個月

寶寶開始會模仿了,學習大人的音調、語氣,有些寶寶在此階段,會出現像疑問句的上揚音調,或命令句的語調,但因語彙還不夠多,所以他講出來的會是夾雜著亂語的語調。到910個月大時,寶寶對於聲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開始進入「jargon」(胡言亂語)時期,他可能會拿著車子,發出「叭叭、叭叭」的聲音,又接著嘰哩瓜啦說了一堆大人聽不懂的話。




PART2 好玩的語言遊戲




Game1:多跟寶寶說話

想要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跟他邊玩邊說話是很重要的環節。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爸媽不斷地跟寶寶說話並鼓勵他發聲,能帶給他吸收各種訊息的機會,如此才有足夠的刺激,讓寶寶說出第一句話。千萬不要存有「跟寶寶說話,他又聽不懂」的想法,因為對寶寶而言,爸媽跟他說話是吸收資訊的最佳來源。


Game2:用疊語、圖像連結

在跟寶寶玩玩具、講話的時候,爸媽不要使用難度太高的語詞,不妨用疊語的字代表,例如:汽車、火車-->統稱「車車」;奶瓶-->「ㄋㄟㄋㄟ」;杯子-->「杯杯」等。同時在說到這個詞彙時,也要拿著這個物品,讓他摸一摸、看一看,影像和聲音共同連結的做法,能幫助寶寶學習的速度更快。


Game3:幫寶寶把行為說出來

由於寶寶的操作能力還不是很好,爸媽可以多「看」寶寶怎麼玩,假如他把車子翻過來,爸媽可以回應他「哇!你把車車翻過來了!」,或是寶寶把車子推走,爸媽則可以跟他說「喔!車車滾走了!」。從遊戲中加強這個動作所賦予的語言,藉由平常重複的累積,增加寶寶對這些話的印象,等到時機成熟,他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口了。


Game4:哼哼唱唱加強互動

爸媽除了親自和寶寶說話,用哼唱的方式,唱歌給寶寶聽,也是一個能促進語言發展的方法。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家長不用擔心自己唱得不好聽,因為哼唱的重點在於和寶寶有互動和溝通,畢竟廣播或音樂兒歌,只能藉由聽力,傳達到寶寶的大腦再解釋,但他又還沒有足夠能力完整解讀,然而親子面對面的交流,不但可以聽,還可以從對方的表情,得到更多的訊息,這將為寶寶未來的人際溝通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




PART3 語言發展遲緩判斷法




Way1:環境刺激夠嗎?

每個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不一,必須視其發展歷程而定,但若是到了1歲半或2歲,還沒有發出聲音,或說出一些語彙,爸媽就要特別留意了。施佳蓉治療師指出,寶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回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欲望。


Way2:保母或照顧者跟寶寶的互動多嗎?

現在的上班族媽媽很多,寶寶大多托由保母照顧,而一位保母往往需要照料好幾位寶寶,如果寶寶又屬於安靜、內向型,保母可能除了餵牛奶、換尿片之外,並不會特別理會他,寶寶所接受到的刺激就比較少,如此一來,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Way3:出現語彙或句子了嗎?

如果寶寶到了2歲,依然沒有出現語彙或是簡單的句子,還停留在發出「ㄅㄅㄅ、ㄇㄇㄇ」聲音的階段,施佳蓉治療師建議爸媽,應該趕緊帶寶寶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幫寶寶檢查、評估,看看是什麼原因讓寶寶說話發展較慢。「很多情況只是因為刺激不夠,只要稍加改變環境就能改善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讓他的發展能追上同年齡的寶寶。」因此寶寶23歲時,家長就要留心他的發展情形,早期發現異狀,才能早期治療。

Way4
:發音有問題嗎?

倘若寶寶到了45歲,「爸爸」會說成「ㄍㄚˋㄍㄚ˙」或「ㄉㄚˋㄉㄚ˙」,「車子」會說成「ㄍㄜㄗ˙」,就要立即就醫了。不過施佳蓉治療師呼籲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因為一般來說,發音器官像是舌頭、口腔等,發展完成的年齡,大約是6歲左右,所以在經過治療之後,這些構音問題大多都能解決。




PART4 寶寶學說話的Q&A




Q:使用疊語會阻礙寶寶日後語文能力的發展嗎?

A:因為1歲以前的寶寶,學習能力有限,因此能真正吸收的資訊也有限,當他看到奶瓶時,雖然能理解這是喝的ㄋㄟㄋㄟ,但卻還無法完整表達意思,這時使用疊語幫助寶寶認知是可行的方式,因為很難的話語,寶寶根本聽不懂。但若是等到寶寶34歲,還是使用疊語教他說話,就有可能影響寶寶日後的語文發展能力。所以34歲之後,就要盡量減少疊語的使用,換句話說,爸媽必須按照寶寶的發展進度,配合適當的教導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學會說話。




Q:放廣播或兒歌音樂給寶寶聽,能幫助他學習說話嗎?

A:音樂可以讓心靈沉靜,輕柔的曲調能舒緩心情,不過當寶寶聽音樂時,會有旋律進入腦海,但語言的部分相對較少,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廣播或兒歌音樂說話的速度很快,也不會隨著寶寶的喜怒哀樂,而改變音調、速度或詞彙,可是爸媽在跟寶寶互動時,很自然地會因寶寶哭或笑,有不同的反應和表情,說話的聲音和用字也會跟著變化,所以刺激寶寶說話的最佳方法,還是透過爸媽和寶寶邊玩邊說話在一起最有效果。




Q:寶寶的第一句話會隨照顧者的用語或腔調不同而改變嗎?

A:通常寶寶最先發出的聲音是「雙唇音」,例如:ㄅ、ㄆ、ㄇ的音,所以寶寶最常見的第一句話,會是「爸爸、媽媽」。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由於寶寶還聽不懂很多話,只能靠著觸摸或觀察來學習,而雙唇音的嘴型最容易辨別,也較易模仿,但如果寶寶是由阿公、阿嬤照顧,他第一句話也可能是「公公、嬤嬤」,而非「爸爸、媽媽」,這就是環境帶給寶寶的影響。在臨床個案中,就曾經遇過爸爸每句話前面,都會加一個不好聽的語助詞(ㄍㄢˋ),結果寶寶說的第一句話,竟然就是這個字,讓全家人都嚇了一跳,可見言教的影響力有多大。




Q:照顧者說台語或講話腔調較重,會影響寶寶說話嗎?

A:這一定多少會有影響,但說話有些許腔調,並不會妨礙與人溝通的能力,別人還是聽得懂,等到進入幼稚園、小學之後,寶寶開始走出家庭,接觸外在環境,跟他講話的人也更多,這時寶寶所處的環境,也會改變他的說話習慣與方式。施佳蓉治療師表示,學習是一連串的過程,家庭是一個主要的部分,但學校、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因此並不會因為寶寶小時候在講台語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就會變成台灣國語。




Q:外籍新娘的寶寶,較容易語言發展遲緩嗎?

A:外籍新娘已經成為台灣的新族群,但是外籍新娘常會因為自己國語說不好,擔心影響寶寶,而很少跟他說話,再加上爸爸可能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時間和寶寶互動,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語言發展,就很容易遲緩。施佳蓉治療師鼓勵外籍媽媽們,不要因為講話不夠標準或有腔調,就減少和寶寶說話的互動,因為讓寶寶說話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導他發聲,給予他適當的回應,讓他知道說話的意義,否則寶寶會一直不想說話,反而得到反效果。




0-5歲的正常語言發展和溝通障礙的比較-注意小天使是否有語言遲緩!

父母最常在孩子兩歲到兩歲半之間發現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狀況,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較之下,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兩個詞彙,或是有一些喉頭發出的難懂聲音,且對於口語的模仿也有困難;其實這些遲緩的現象在孩子小時後就有一些脈絡可循:牙牙學語期的聲音不多、聲音的變化不大等。而大部分的父母一定都經歷過『等等看』的疑惑期,但其實孩子說話若有問題就要及早接受治療,如果抱持著觀望的心態,孩子就會失去密集矯治的黃金時期,能正常說話的機率也會降低。




0-5歲的正常語言發展表和溝通障礙的比較




正常語言發展階段V.S溝通障礙的語言表現




正常表現(03個月)

會用眼睛看著照顧者或他人。

聽到聲音時(特別是說話的聲音)會安靜下來。

會用微笑或是咯咯聲回應他人的微笑或是聲音。

疲倦、飢餓或疼痛時會用不同的哭聲來表現。




異常表現(03個月)

缺乏反應。

對聲音沒有反應。

對環境變化的察覺能力差。

疲倦、飢餓或疼痛時會用同一種哭聲來表現。

有吸吮或是吞嚥的問題。



正常表現(36個月)

會注視人的臉。

別人呼喚他的名字時會有反應,會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經常能找到聲音的來源(轉向音源/說話的人)。

發出咯咯聲、咕嚕咕嚕地笑、咯咯笑、大笑。



正常表現(69個月)

模仿發聲。

喜歡和大人玩互動的遊戲(例如:躲貓貓)或是有韻律又拍手的兒歌(例如:一角、兩角、三角形)。

用不同的發音方式表達不同的情緒。

認得熟悉的人。

模仿熟悉的聲音或是動作。

發出重複音節(叭叭叭、嗎嗎嗎)、玩弄聲音音調的變化、發出許多像成人語音的聲音。

父母離開房間時會哭鬧(九個月大)。

對周遭輕柔的說話或聲音都有反應。

伸手去要東西。




正常表現(912個月)

會使用聲音或咳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搖頭表示不要,會推開不想要的東西。

揮手表示再見。

清楚表達需求,控制別人的動作(展示東西、將東西拿給大人、拉扯大人、用手指著想要的東西)。

會在物件與大人之間作協調動作(在大人與想要的東西之間來回盼顧)

會有疊字的音出現(如:爸爸、媽媽)。



異常表現(36個月)

沒辦法專注,容易過度興奮。

不容易察覺到有聲音,不會尋找聲音的來源或是說話的人。

不易察覺人或物。



異常表現(69個月)

好像不了解或是不喜歡與人有互動的活動。

無法和人有互動(如:眼神的接觸、互相的凝視、輪流發音、互動的遊戲等)。

不常聽到他們的發音,就算是有發音的時候,聲母的聲音也不太多,或是完全沒有聲母。




異常表現(912個月)

對於想要的東西會一直盯著看,但無法明確表達他想要這個東西。

不能協調大人與物件的關係(不會使用視線輪流停在大人與想要的物件上)。

從他的反應看不出來他對大人講的話或是手勢了不了解(對你講的話或是手勢沒有反應)。

沒有情境輔助就不懂大人講的話(如:要看到杯子才知道問的是要喝東西嗎)。

疊字音缺乏一致性(有時用兩個音有時用三個音)。




正常語言發展階段V.S溝通障礙的語言表現

正常表現(1218個月)

出現單詞的口語(如:車子、餅乾)。

要求東西:用手指、聲音或使用接近成人語言的詞彙。

取得注意力:用聲音、肢體,也可能用一些字眼(如:媽媽)。

知道大人可以為他做事情(幫他轉發條玩具)。

用儀式性語言(再見、你好、謝謝、請)。

反對抗議:會說『不要』、搖頭、轉開、將東西推開。

發表意見:指著某東西,使用聲音,或使用相近字。

認可:眼神接觸、以聲音回應、重複字眼。



正常表現(1824個月)

大部分時候選擇用語言來和人溝通。

早期使用兩個詞的句子:一開始的組成方式通常是以記憶中的形式呈現,並且可以在一兩個情境當中使用(例如:每天早上因為爸爸開車出門,就說『爸爸車車』)。

組合句的變化較多,意義也較豐富(大約在24個月時),例如:『還要餅乾』,『爸爸鞋鞋』。

到了第24個月時至少累積了50個字彙,且會以相當接近大人說話的形式來表達。




正常表現(2436個月)

出現簡短的會話。

與人進行有目的的對話。

一個人玩的時候也會說話。

會表達情緒。

語言中富有想像力。

會描述細節好讓聽者了解他的意思。

會用一些字吸引人注意(例如:嘿)。

會分辨時態(過去、現在、未來)、會加上動詞和形容詞(如:球是紅的、我有很多車車)。

了解兩個步驟的簡單指令(如:去你房間拿你的鞋子)。




異常表現(1218個月)

卻乏溝通用的肢體語言。

不會模仿聲音,也不會使用詞彙嚐試傳達意思。

不能堅持與人溝通(例如:可能把東西拿到大人面前要求幫助,一旦大人沒有立即反應的話,他很快就放棄了)。

能理解的字彙很少(如果沒有用手勢或用周圍相關的情境提示的話,則聽得懂得懂的詞彙或句子少於50個以下)。



異常表現(1824個月)

只依賴肢體語言,而少有口語表達。

能表達的字彙非常少(會說的單字時詞彙不超過50個)。

不會使用兩個詞組成的句子。

發展的『聲母』較少。

說的話很不容易讓人明白。

不會表達對東西的感受,或者不會表達想要拿某一個東西,但會忍不住看著它,用命名的方式來表達意見或是請求。

語言發展的狀況大幅退步,不再講話,或者常用不恰當的方式重覆別人講的詞句。



異常表現(2436個月)

說的話還是局限於單音節的詞,有些『韻母』在發音時會忽略(例如:ㄢ、ㄣ、ㄤ、ㄥ結尾的詞)。

不會或很少用多個詞組成句子。

不會要求聽著回應他。

不會問問題。

說的話很難讓人明白。

如果大人不了解他的意思,很容易生氣。

重複別人的聲音或是『鸚鵡式仿說』,其實完全沒有要與別人溝通的意思。

大人必須講簡單一點、慢一點,並且加上手勢,才能幫助他明白話的意思。




正常語言發展階段V.S溝通障礙的語言表現

正常表現(3648個月)

理解話的能力進步,開始從傾聽中學習。與人談話的句子講法像大人,會問問題、回答問題,像是:是誰?怎樣?多少?之類的問題。可以正確的使用代名詞:你、我、他,會使用語言和別人一起製造假想的情境。






正常表現(4860個月)

會解釋一個東西的使用方法。會分辨過去、將來、及假想事件。能夠與人進行比較長、且有內容的對話。即使不是家人,也可以聽得懂他的話。




異常表現(3648個月)

常說『啊?』,或常需要大人重覆指令,說話像發電報一樣,缺少正確的句子結構(如:媽咪,狗狗,跑跑)字彙非常少。在跟人溝通時,經常因為不理解或是溝通不良而感到沮喪,在假想的情境中不太說話。




異常表現(4860個月)

如果有人問他某個東西該怎麼用,他會因為找不到適當的詞,而不知如何回答。沒有辦法將聽過的故事再敘述一遍,也無法清楚描述最近發生過的事句子結構不完整,讓人很難抓住重點,只有家裡的人才聽得懂他說的話。




語言治療師.推薦!

BOOK

*
《家有學語兒-遊戲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
《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
《小小孩學說話》信誼基金出版社

*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久周出版

WEB

*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


~~網路好文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