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發燒需要馬上退燒嗎?

 24564  

  「醫師,小寶已經燒了好多天了,一燒起來,給退燒藥或塞劑就會退燒,但是不久又會燒起來,怎麼辦?一直用退燒藥會不有副作用,需不需要打個(大筒)點滴退燒?」許多醫師在開業中大概都常碰到上述似的情況,病人或家屬緊張地進入診間,將發燒兩三天誇大為「燒了好久」,並且不等醫師診視病人就開口要求打點滴退燒。然而發燒真的有這麼可怕嗎?退燒真的是治療的第一步嗎?

 

   過去由於醫療不發達,所以有「發燒如果沒有儘快處理,會燒出肺炎甚至燒壞腦子」的錯誤觀念,而且直到今天為止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一般大眾的心中,就連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也還普遍有這樣的觀念。過去曾有多位醫界前輩透過報章雜誌及各種媒體來傳輸正確的「發燒」的觀念,但似乎效果不大,一般民眾還是一碰到「發燒」就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有時候為了一個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家長可以放下手邊所有工作,帶著小病人一天看四、五個醫師,目的就是為了「退燒」。結果除了大人小孩累成一團之外,不但沒有使病情獲得改善,還讓病人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治療及處置。

 

  以下提出幾個有關「發燒」的問題,希望能多多少少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如此不僅是對醫師及病人都有好處,同時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

 

   發燒只是個症狀,不是疾病會引起發燒的原因太多了,從完全無傷害性的夏季熱,到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熱衰竭、中暑、自體免疫性疾病,以至於惡性腫瘤等,這些疾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所以光是一味退燒並無法去治療疾病,只有當疾病本身好了,才不會繼續發燒,在疾病還沒有好之前,發燒是正常的現象。

 

  發燒不退並不是造成肺炎或是燒壞頭腦的原因,過去很多人認為發燒不退的話,可能會燒出嚴重的併發症。事實上應該是說疾病本身沒有獲得適當的控制,才會出現併發症的,至於「燒」只是症狀而已,根本不是引起併發症的原因,例如:肺部感染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就可能引發肺炎,而腦炎或腦膜炎等腦部感染才有可能造成腦部傷害,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就是因為出現了併發症,所以才會一直發燒不退」。

 

   使用退燒藥的目的應該只是要使病人暫時舒服一點,絕對不是在治療疾病,也不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更不能使疾病快點好。 高燒時可能會使病人感到頭痛、心悸、全身酸痛,所以退燒藥的功用只是為了要減輕病人的不舒服感而已,對於疾病本身的過程及進展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用了退燒藥後往往在藥效過了之後,會再燒起來,這並不值得特別緊張,因為疾病本身還沒有好的關係。

 

    一味地要求退燒,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沒有幫助,有時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耽誤就以感冒為例,病人會有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甚至發燒的症狀,一般來說持續幾天就會好了,所以當症狀持續或是加劇,甚至高燒不退時,就必須考慮是否是原先的診斷不對或是病情有了變化。因此如果只是將治療擺在退燒上,就有可能將要發生併發症的跡象給掩蓋住,讓醫師根本無從判別究竟是病人的病情真的好了,還是困為給藥後讓症狀消失了。

 

   事實上,任何一種疾病除了內在的病因外,都會有其表現在外的症狀,這些形於外的症狀,正是醫師診斷病情及監視疾病發展的最佳指標,一但失去了這些外在的症狀表現,則診察疾病將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過去因為很多民眾在生病時,特別是發燒時,一到醫療院所,就會要求能馬上退燒見效,完全不管發燒的原因;通常若是一針打下去或一兩包藥吃完後,症狀仍然持續的話,就會認為那個醫生不好,開的藥沒效,馬上又跑到另外一家看病。長期下來很多基層醫師為了生意及面子,只好在這類病患身上下重藥,反正就是希望能讓所有的症狀馬上消失就對了,很難再去跟病人解釋真正的病因及處理的原則是什麼。很多不必要的醫療資源就這樣浪費掉了,同時也喪失很多提前偵測出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就以去年的流行性感冒流行為例,有好幾個發生嚴重併發症的病例都是先在一般診所或醫院治療,本來以為快好了,沒想到突然間併發出肺炎或腦膜炎,其實真的是快好了嗎?還是因為在民眾錯誤的醫療觀念下,醫師下了重藥,讓病人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不燒了,也不咳了,其實背地裡併發症正在一步一步地發展。

http://www.fever.com.tw/antifever.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