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不是不專心【文/王錦萍】


 


在專業治療師的門診裡,許多孩子第一次送來的時候,已經事先被貼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標籤,有的家長見面劈頭就要求開藥,有的家長焦慮地碎碎念個不停,大人的表情凝結,孩子則是一臉無辜。


 


經過評斷,卻有很高的比例,孩子根本沒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問題出在誰1>老師一句話家長對號入座


老師跟家長說:「你的小孩上課都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就自動在腦中把這話聽成:「我的孩子有病,注意力不集中,要去看醫生治療。」


 


或者老師說:「你的小孩很不專心,恐怕要帶去給醫生鑑定。」家長聽成:「完了!連老師都這樣說,那就是了。」


 


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的藝術治療師程芝鳳表示,有些家長甚至並沒有先花時間去了解孩子,光是聽到一句「注意力不集中」,就往門診送,其實有些時候問題並不出在孩子身上,「反而應該先檢視大人自己。」她說。


 


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原因太多了,例如:可能這不是他有興趣的科目;也許老師真的教得很無聊;昨晚沒睡飽;有別的事吸引他的注意使他分心了;也有可能是一整天專心上課下來,就連大人也會疲累,何況小孩子。


 


簡單來說,不妨拿大人自己來跟孩子比較:冗長而無聊的會議裡,大人都在做什麼?可能有人轉筆、有人在紙上亂畫,有人偷看手機、有人放空發呆。


 


如果從早上七點半到四點半開一場會議,四點半到晚上七點半再到另一間會議室,開另外一場會,一週五天下來,大人會不會也變成「注意力不集中」呢?


 


 


<問題出在誰2>家長愛碎念聽到麻痺


除了學習環境,程芝鳳建議也檢視家長自己,舉實際的例子:


 


例如A媽媽超級會碎碎念,一次可以同時念上十幾件事情,話題不停轉換,思緒也跳來跳去,讓孩子不知道哪一件事是重點。


 


另一位B媽媽的「念功」不相上下,只是「念法」不同,她是同一件事情重覆又重覆的念,就像自動循環播放似的,孩子聽到麻痺,完全沒有功效。


 


C爸爸非常主觀,與孩子的對話就是「我問你答」,孩子沒有述說的機會,每當孩子想講一講今天發生了什麼事,聊一聊心情,才起個頭C爸爸便很快打斷:「你這個做了沒有?那個完成了沒有?」親子間長期缺乏完整的對話


 


<欣賞孩子>天生氣質 要懂因材施教


為什麼所有人都覺得孩子有問題,而這些孩子送來治療時,卻完全沒問題?


 


程芝鳳觀察,孩子的天生氣質亦是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孩子其實是比較聰明,跑在現況前面;有些是個性上比較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些則是明顯被埋沒了。像其中一個孩子,只消一把橡皮筋一把竹筷子,他就能無師自通做出各種機械模型,令人驚嘆的飛機、坦克車,但這些才華,家長卻視而不見,只是重複念叨:「考試分數那麼差!」


 


還有一些孩子,真的只是個性內向而已,卻被說成自閉需要看醫生,真是令人頭上三條線。


 


懂得欣賞孩子真的太重要了,程芝鳳表示,「因材施教」四個字人人都懂,卻極少數能做到,而家長們又怎麼忍心用「唯一追求分數的教育觀念」,扼殺了心肝寶貝?


 


 


<小小測試>專不專心 試一試


到底要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會注意力不集中,以下測驗方法,可以讓家長先測試一下:


 


方法一:


和孩子玩傳接球、下棋、畫圖、輕鬆的聊聊天,製造一個簡單的活動,只要孩子能持續10分鐘到30分鐘,他就沒問題啦!


 


方法二:


孩子沒問題了,令家長焦慮的現狀仍然要改善,爸爸媽媽一起來吧。正向鼓勵孩子,獎品就是「美好的親子時間」。例如:


●無任何目的,就只是單純的出去玩一次。


●念一篇床邊故事。


●讓孩子跟自己撒嬌足足10分鐘。


●什麼也不做,靠在一起互相按摩手指頭10分鐘。


 


發現沒有?改善爸媽焦慮的良藥,其實就是多一點親子之間愛的表達,而這才是生命中最優先、最美好的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6/today-family1.htm


 



 


圖/尤淑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