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聰明」 成就越低落?
◎ 張旭鎧 副院長 / 適健復健科診所
文/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那天在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走出校門,一邊幫忙把書包從孩子肩上拿下來,一邊說著:「你就是那麼聰明,所以書包背得那麼好!」「你有把課本記得帶回家,真是聰明!」殊不知揹書包與記得帶課本跟聰明才智有甚麼關聯?
孩子越「聰明」 成就越低落?
◎ 張旭鎧 副院長 / 適健復健科診所
文/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那天在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走出校門,一邊幫忙把書包從孩子肩上拿下來,一邊說著:「你就是那麼聰明,所以書包背得那麼好!」「你有把課本記得帶回家,真是聰明!」殊不知揹書包與記得帶課本跟聰明才智有甚麼關聯?
如何糾正小孩"咬人、打人、推人和踢人”
孩子正在成長發育的牙齒、小手和小腳常常會制造出一些麻煩。學步期的孩子往往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很少會注意到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孩子為什麼會咬人和打人
孩子咬人和打人時,你千萬不要為此而感到憤怒。孩子們確實會咬大人給他們餵食的東西(以及媽媽的乳頭)。每一樣東西嬰兒都會用嘴來咬一咬,用手來抓一抓,口和手是他們最原始的社交工具,他們在練習使用這些工具。一旦長出了牙齒,並且手掌能拍打之後,嬰兒會用這些工具對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看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對寶寶來說,難道還有比父母的肌膚更為熟識,更能到手的實驗對象?寶寶的任務就是去使用他的那些工具;而你的任務是教會他如何使用。這些早期的抓咬和拍打,儘管看起來是令人不快的行為,但實際上是嬉戲式的交流,了不起也只不過是心理挫敗的表達方式而已,並非是攻擊性的、無禮的行為。
刷牙,也可以很好玩!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要維護孩子的牙齒健康,從小養成清潔習慣是最基本的工作。不過,從幫孩子清潔牙齒到讓孩子自己刷牙,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相信大多數爸媽都得經歷一段頭痛的時光。孩子或許是害怕把牙刷放進嘴裡的感覺,或許是討厭牙膏的溼黏,往往到了刷牙時間,就會又哭又鬧,極盡反抗掙脫之能事,總讓爸媽筋疲力竭,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提醒爸媽,學習刷牙對孩子來說,本來就是不是那麼容易的,爸媽不要太心急,也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最重要的是先讓孩子願意刷牙,至於技巧方面,可以再慢慢改進。
培養小孩的耐性:讓小孩等待不吵鬧
in媽咪育兒新知|作者 hannah
你有沒有試過,當你跟朋友在餐廳吃飯時,小孩卻像毛毛蟲一樣的在椅子上不斷地挪動身體,甚至在一旁不受控制的走來走去? 或是在公園裡,小孩因為不想排隊等候,在溜滑梯跟別人推擠、插隊呢? 或是在診所等候看醫生時,小孩不斷地問:「到我們了沒?」類似的情況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小孩本來就比較沒耐性,特別是幼兒,因為他們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比較短,對於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必須要立刻得到,只要父母的動作稍微慢一點,他們便開始大吵大鬧,直到他們的要求被滿足為止。耐性不僅僅是「等待」而已,它更是一種內在的心靈發展。一個有耐性的人當遇到問題時,他會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慢慢思考解決的方法;沒耐性的人只會大吵大鬧,心情煩躁,但是對解決問題卻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小孩的耐性,使他們不會因為一點點的不如意便放棄,不會衝動行事;對於小孩的自我控制、思考能力、和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幫助。
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永久收藏 !值得分享!
gigacircle發表於 2014/07/26 9:30 am
在美國,嚴重的打罵孩子都屬於違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別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對孩子的監護權,孩子會被送到福利院收養,而你也可能會因虐童罪而被送進監獄。
寶寶別再哭了!如何應對嬰兒不明所以的大哭?
in媽咪育兒新知|作者 jiabin
寶寶三個月以前,新手爸媽最常見的問題是什麽? 答案是:「寶寶爲什麽哭?」新生兒不會講話、不能溝通,新手爸媽自然戰戰兢兢,可是如果寶寶總是嚎啕大哭,而爸媽不管如何安慰都沒辦法讓他安靜下來,這不啻是巨大的壓力。而爸媽更怕的問題是,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我是不是哪裏做得不對?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玩遊戲 預防幼兒惱人行為
2013年10月16日 蘋果日報 報導╱劉燕美 攝影╱王永村
用玩偶讓小朋友學會分享喔!(設計對白)
龍寶寶們正進入會表達卻無法正確傳達的年紀,讓親子雙方都很困擾。兒童應用行為分析博士袁巧玲,將自身專長運用在2歲兒子上,讓她比一般媽媽輕鬆。她建議可依幼兒發展階段,與孩子玩「有意義」的遊戲,有助預防幼兒惱人行為。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爸媽知道嗎?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不聽話」的,每個年齡層的幼兒因認知程度並不同,「不聽話行為」的表現,其實是有不一樣的原因的。
Q: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A: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崩潰的失控(meltdown)亦或生氣的哭鬧(temper tantrum)
by Eileen Riley-Hall (Parenting Girls on the Autism Spectrum)
(翻譯: 提恩如)
分辨孩子崩潰與發脾氣之間的差別是很重要的, 當小孩因為想要得到某個無法擁有的東西而發脾氣時, 這是生氣哭鬧, 一種純粹的掌控行為, 每個孩子都會藉此試探他呼風喚雨的本領, 如果面對的是這種發脾氣或哭鬧, 那麼你應該使用隔離禁止(time-outs)或失去權益的做法來處理該行為, 並堅持立場不可讓步, 發展上的挑戰不應該是不當行為的藉口, 我看過許多由於父母一再任憑他們得其所欲, 因此到了高中還以發脾氣胡鬧為手段的孩子, 而我也瞭解處理時的困難, 特別是這些孩子有時完全不能以道理曉諭, 又非常固執, 但是, 趁孩子年幼時導正這個行為, 要比應付高壯如成年人的青少年容易多了.
孩子為什麼愛動手動腳?
爸媽除了在發生攻擊行為的當下即時處理之外,平時也要用適當的態度及言語和孩子或他人互動,讓孩子真正體會,並不是「動作大」或「聲音大」就能解決問題。
睿睿和媽媽到鄰居小平家去玩,小平原本很開心的拿出自己的玩具跟睿睿一起分享,後來睿睿拿起小平最愛的組合積木把玩,小平急得伸手想要搶回來,拉扯間竟失手將已組合好的飛機扯壞!小平生氣的握著拳頭朝著睿睿身上用力猛打,突如其來的粗暴舉動,不僅讓睿睿嚇了一跳,連在旁邊的大人們都愣住了。
《5分鐘玩出專注力》要怎樣透過遊戲玩出「專心」?
新手父母 | 2013-08-22
爸媽總是反映孩子看書、寫功課、上課、吃飯不專心,但從來沒有爸媽反映孩子玩遊戲、看電視、玩電腦時不專心而感到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