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將心比心




腦神經訓練師 王秀園




 




 




  許多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非常重要,其實,只要打開記憶的匣子,父母就會發現,同理心那顆美好的種子,早在人們出生的剎那就深深埋在腦內了。當小朋友看到其他的小同伴痛哭流涕,可能會毫不猶豫的掏出含在嘴裡的奶嘴,慷慨大方的塞在小同伴的嘴裡;也可能把吃得正香的餅乾,好心的塞到小同伴哭得聲嘶力竭的嘴裡,希望他們能像自己一樣幸福滿足。




 




將心比心並不難




  因為同理心早已潛藏在人的腦內,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用一點心,適時的滋潤、培育它,它自然就會成長茁壯。例如,在捷運車廂裡,當孩子奔跑、高聲談話或玩遊戲時,不要只顧到自己孩子的快樂滿足,要記得發揮同理心,適時的阻止、提醒孩子,尊重車廂內其他乘客的感受和需求。




 




  另外,看電影、看表演、聽演講時,父母也要記得關掉手機,不要高聲喧嘩或隨意走動,讓孩子學習尊重他人的權益。週休二日,全家出遊時,記得順手清理自己的垃圾。




 




  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生活小規範,約束自己和孩子多體恤別人,尊重他人的權益等行為,都在培育孩子腦內的同理心,架構起孩子腦內「將心比心」的思考網路。




 




親子也要設身處地




  有些父母會在無意間傷了孩子的心。在我當心理醫師的職業生涯中(今天暫且不探討有形的肢體暴力),看到許多家長最不放在心上,覺得無傷大雅的語言和臉色暴力,其實都會深深的傷害孩子,例如:早知道就不要生你;你是掃把星,來討債的;你是我從垃圾堆撿回來沒人要的孩子;你是不是白痴?你為什麼不能跟×××一樣乖,那麼會讀書……。或是把孩子當成情緒的發泄桶,常常對孩子說:我再也活不下去了;還是像破唱片一樣向孩子傾倒自己的滄桑歷史,讓孩子小小的年紀就承擔不應承受的苦痛。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言語,卻會在孩子的腦內刻下一道道無情的傷痕,最後還須藉助專業人員來療傷才行。




 




  因此,父母要培育孩子的同理心之前,自己得先學習同理孩子的心情。




 




  為了避免流於單向說教和光說不練,家長可以每個星期安排一個「愛心日」,或是設定不同主題的「愛心週」。家裡的每個成員寫下一項希望大家為他設身處地著想的一件事。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可行性,以及家人如何配合實踐這個小小的願望。例如:爸爸希望每天回到家後,可以有三十分鐘不受干擾的安靜時間;媽媽希望每天吃飯前後,有人幫忙擺放及收拾碗筷;小朋友希望可以自由運用做完功課到睡前的時段。最好讓提出願望的人有機會說出他的理由,也讓家中其他的成員有機會了解這個願望背後的感受,尊重每個人在生活裡有不同層面的需求,也學習體恤、珍惜家人為自己的付出。




 




學習感同身受




  有時候,即使是非常有同理心的人,有些自己未曾經歷過的事物,實在很難體會身處其間的酸甜苦辣。因此,不妨在學校或家裡,利用生活裡一小段空閒時間,玩一下感同身受的遊戲,戴上蒙眼布走一小段路,體會盲胞的生活與感受,並且想想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小細節中,為他們多著想。也可以在手、腳的關節纏上厚厚的繃帶,戴上塗了層糨糊的眼鏡,在耳朵裡塞上棉花球,體會一下老爺爺老奶奶手腳不靈活,眼茫茫加上重聽的痛苦。當然,也可以在身上掛個裝了重物的大肚子,感受一下媽媽曾經為自己付出的辛勞。




 




  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培養,同理心才能在腦內前額葉裡成長茁壯。




 




 




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