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驚嚇?挫青屎?新生兒8種狀況正常嗎?

媽咪寶貝 9月號 NO.159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

59164_290371824415240_1917490920_n  

在喜悅、感動地迎接寶寶降臨之餘,代表著父母必須無時無刻呵護、照顧孩子,首先,新手父母要瞭解嬰兒的身體狀況。即使是健康的新生寶寶,亦可能出現不同於成人的生理狀況,不過爸媽先別擔心,先看看小兒科醫師如何分析新生兒的生理機制。

 

7個關鍵照護BABY

出生不滿一個月的安安在晚上睡覺時,呼吸總會伴隨「呼嚕呼嚕」的雜音,類似鼻塞的情況。媽媽擔心安安感冒了,隔天特地帶他去讓醫師看診,可是診斷的結果只是因為小寶寶的鼻腔較狹小,分泌黏液時鼻子容易塞住,而這情形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善,也讓媽媽鬆了一口氣……。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指出:「父母帶出生一、兩個月的新生兒來門診時,最常詢問的是寶寶鼻塞、呼吸有痰等問題,擔心寶寶因為感冒造成這些情況。」另外,有時父母也會詢問到寶寶身上的紅疹、打噴嚏等。除此,也會詢問臍帶的相關問題,例如:臍帶怎麼還沒掉?或是臍帶掉了,為什麼肚臍仍溼溼的?

 

另外,驚嚇反射、解綠色便亦為新生兒的常見狀況,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表示:「若新生兒出現解血尿情形,要小心是否為泌尿道感染。」不過通常新生兒多數是解橘尿而不是血尿,造成原因可能是水分攝取不足,像寶寶喝奶量太少導致水分不夠,因而尿液呈現橘色。

 

應對新生寶寶8種狀況,怎麼辦?

照護新生寶寶時,可能出現一些特別的生理狀況,爸比媽咪不妨先聽聽專業小兒科醫師的解釋,瞭解發生原因及改善方式。

1.血尿

先搞清楚橘紅尿V.S.暗紅尿

解血尿的原因多為新生兒水分攝取不足造成,張龍醫師分析:「水分不足所導致的血尿,由於顏色是磚紅色且為點狀式,亦稱為『結晶尿』。不過,4、5個月大的寶寶出現厭奶期而不肯喝奶時,亦可能出現結晶尿。」

若真的是解血尿,尿液顏色多為顏色較深的暗紅色,且通常是一整片。不過,新生兒出現血尿的情況很少,除非有出血體質或受傷等。張醫師解釋,有時新生兒住院會做膀胱穿刺的檢查,以針劑直接從下腹刺進膀胱,主要目的是抽尿檢查,這可能造成膀胱些微出血而導致血尿。

另外,解血尿也可能是因為服用藥物所造成的色素尿,可是新生兒鮮少服用藥物,不過父母仍需多留意。

S.O.S》先驗尿

一旦發現寶寶有解血尿情況,建議爸媽立即帶他就醫。沈仲敏醫師表示:「通常醫師會幫寶寶驗尿以確認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問題,合併觀察孩子有無出現發燒現象。」

張龍醫師補充:「驗尿時會以顯微鏡來檢驗,若確實為血尿,在顯微鏡下會發現尿液含有紅血球。如果是結晶尿,則會看到尿的結晶。」不過若為結晶尿,亦同時暗示寶寶有脫水情況,爸媽可能要注意寶寶吃的奶量是否太少,不僅會造成水分不足,也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夠!

 

2.驚嚇反射

6個月前會消失

驚嚇反射又稱為「莫洛反射」,屬於原始反射的一種。張醫師表示,當父母用力將寶寶的手往上抬,孩子會表現出像抱人的動作,是原始反射的一種,通常在6個月以前會消失。當新生兒出現莫洛反射,代表臂神經、腦神經、與肌肉組織都正常。

之所以會出現驚嚇反射,沈仲敏醫師指出:「因為神經、肌肉的穩定度尚未發展成熟,寶寶受到些微刺激就容易有抖動現象,通常是正常情況。」

不過,張醫師曾遇過有些寶寶在自然生產的過程,臂神經叢遭到拉傷,因此在表現驚嚇反射時,只有一側的手臂會動,另一側卻沒有反應。所以父母也要觀察當寶寶出現莫洛反射時,是雙手同時進行還是只有單手,張醫師指出:「如果僅有單手,爸媽應提高警覺。倘若不確定,至少要會觀察小寶貝兩隻手的揮動情況。」一般而言,正常的小baby在床上平躺時,他的兩隻手和兩隻腳不會癱軟的,而是會有點舉起來,腳部呈現微彎狀態。因此,當寶寶躺在床上,一隻手是微微舉起來、一隻手是癱在床上,這情況代表不對勁。

 

6個月寶寶仍有莫洛反射,擔心是抽筋

不過當寶寶6個月大仍有頻繁的莫洛反射,可能要擔心抽筋情形。而對於抖動與抽筋的判斷方式,沈仲敏醫師分析:「當寶寶有抖動情形,大人可扶著他的手或腳等抖動部位,倘若他停止抖動代表是驚嚇反射,毋須太過擔心。如果大人扶住時仍有抖動,恐怕是抽筋,建議立刻就醫,可能是癲癇發作。」

超過6個月的寶寶若還有莫洛反射,其實並非好現象,張龍醫師解釋:「寶寶學習頭部控制與身體平衡時,容易出現問題。再者,莫洛反射消失,孩子才能坐得起來。」

他舉例說明,也是屬於原始反射的「不對稱頸張力反射」,亦即將仰躺的寶寶頭轉向一側,同側的手腳會伸直、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有如「拉弓射箭」的動作。可是這類反射會逐漸消失,如果反射一直很強烈,寶寶翻身時會被手臂卡住,因而難以學會翻身。

S.O.S》寶寶睡覺時,用包巾包住身體

由於新生兒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腳,容易因身體抖動而產生驚嚇反射、從睡夢中驚醒,沈仲敏醫師建議:「在寶寶滿月之前,可用包巾將他包住身體,會讓他睡得較安穩,也會較有安全感;至於滿月以後則視每個孩子的狀況。」

另外,張龍醫師補充,新生兒的睡眠時間很長,可是睡眠品質不像成人般深睡,多半是淺眠,因此很容易驚醒。當寶寶出現驚嚇反射而嚇醒自己時,是為正常現象,父母別過度緊張。

 

3.呼吸雜聲大

鼻道阻塞V.S.軟喉症

當寶寶呼吸或睡覺打呼時,經常會聽到他的呼吸帶有雜音,沈仲敏醫師指出:「之所以寶寶呼吸或打呼時有呼嚕聲或痰聲,是因為新生兒的鼻腔狹小、下巴較短,舌頭相對顯得較大,平躺時容易阻塞呼吸道,此為正常情況。隨著他長大、呼吸道會逐漸暢通,大約6~8個月就不會出現雜音。」

新生兒呼吸有雜音是最常被家長詢問的問題。通常6個月內的孩子,呼吸的雜音比較大,張龍醫師指出:「除了孩子的鼻腔狹小,加上會分泌黏液讓鼻腔濕濕的,因此容易塞住。」

 

軟喉症孩子喝奶時,呼吸雜音更明顯

觀察聲音是從喉嚨或從鼻子發出。

另外,軟喉症也是經常被家長提到的問題,張醫師指出:「軟喉症與鼻道阻塞的聲音聽起來不同。軟喉症是吸氣時會發出『ㄍㄡˊㄍㄡˊ』的雜音,鼻道阻塞則類似鼻塞的聲音。」患有軟喉症的孩子在喝奶時,呼吸雜音會特別明顯,而且,在嬰兒兩側鎖骨的中間部位會凹陷得厲害。

至於如何分辨是鼻道阻塞或軟喉症,最簡單的方式即是媽媽將耳朵靠在寶寶的身上,聆聽發出聲音的部位,觀察聲音是從喉嚨或從鼻子發出,若從喉嚨發出,即可能是軟喉症;若從鼻子發出則可能是鼻道阻塞。

造成軟喉症的原因,沈仲敏醫師表示:「氣管開口有個會咽軟骨的部位,由於尚未成熟,所以用力呼吸時會部分蓋住他的氣管,因而產生雜音。如果狀況嚴重則必須用雷射手術來處理,不過這情況很少見,多數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改善。」

 

S.O.S》在鼻孔裡滴一滴生理食鹽水

無論軟喉症或鼻腔狹窄,大部分會逐漸改善,如果狀況太嚴重則必須住院治療。另外,當寶寶有鼻塞情況,張龍醫師建議,可利用棉棒將鼻腔裡的分泌物或鼻屎稍微清潔,另外,也可往鼻孔裡點一滴生理食鹽水或母奶。

之所以建議生理食鹽水而非一般清水,是擔心清水含有細菌;生理食鹽水則是無菌,除此,也可使用白開水。不過張醫師指出:「生理食鹽水的滲透壓比較好,滴了以後鼻腔會比較舒服。而白開水由於滲透壓沒這麼好,有時鼻子會不舒服,感到刺刺的。」

 

4.解綠色便

因配方奶的鐵質未被身體吸收

寶寶消化吸收是否良好,從他的體重來觀察。

新生兒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色、綠色,甚至墨綠色,造成原因與配方奶有關,沈仲敏醫師指出:「有些廠牌的配方奶所含鐵質較高,多餘的鐵質沒被身體吸收就會排出來,因而解出綠色便,不過,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最重要的,父母要留意寶寶大便的顏色是否為白色。」

雖然配方奶的鐵質比較高,鐵質經人體吸收、氧化,解便的顏色會比較綠,不過,張龍醫師表示:「仍是要看孩子吸收的情況,有些孩子即使吃配方奶,仍是解黃色便。」不過,解綠色便還有一個原因,正常來說,腸道會有好菌將原是綠色的膽汁代謝成黃色,因而解出黃色便。但如果腸道的菌被破壞,則便便的顏色會變成綠色,在臺灣最常見的即是沙門氏菌感染。

 

觀察便便的顏色、味道、次數與軟硬度

至於喝母奶的寶寶大部分會解金黃色的母奶便,偶爾也可能解綠色便,不過沈醫師認為,原則上不是解白色便都沒問題。另外,新生兒的便便通常會有味道,只要孩子吃奶、活動力正常、體重持續增加,皆屬於健康狀態。

不過,爸媽要注意寶寶解便的次數,例如:一天原來5次卻突然變8次、10次;或原來是軟便突然變得水水的,即可能是異常情況。沈醫師建議除了觀察糞便的顏色、味道,還要看大便的次數與軟硬度,並且與平常做比較。

另外,張龍醫師亦經常遇到家長詢問:「寶寶大便有酸臭味是否代表消化不好?」其實寶寶消化吸收是否良好,主要從他的體重來觀察。不過,確實有些情況會造成便便有酸臭味,像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兒,通常會合併腹瀉。而嚴重的沙門氏菌、曲狀桿菌,也會讓寶寶解出來的便便會有腥臭、血臭味。因此,張醫師說明,正常而言,小貝比的便便不會太難聞,雖然吃母奶可能會讓便便的味道有些微酸,但都是正常現象。

不過張醫師特別提醒,當父母發現寶寶的便便有血絲時,通常是因為下列原因:(1)肛裂,肛門口裂傷。要檢查肛門口是否有裂傷,至於造成肛門口裂傷可能是便便比較硬或比較大。(2)寶寶的腸道吸收不好,例如:對牛奶過敏。(3)另外,有些寶寶本身的腸道有出血情況,例如:憩室,也會造成大便有血絲。

 

S.O.S》觀察是否出現合併症狀

當寶寶解便出現異常狀況,父母該怎麼幫他改善?張醫師說明,原則上,觀察孩子是否合併發燒、大便次數有無增加、胃口好不好、有無嘔吐等,如果這些狀況有受到影響,可能是腸道感染的徵兆。

 

沈仲敏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修業中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總醫師及臨床研究員、台北振興醫院主治醫師、國泰綜合醫院主治醫師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

 

張龍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3年9月號。http://www.mabab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