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適齡遊戲 越玩越聰明


 


 


孩子是藉由「玩」來發展功能的,就如同藉由「吃」來支持生理成長一般。家長都知道,孩子若要長得好,就得吃得充足又均衡;同樣的,孩子若要發展得好,也要掌握遊戲的合適性與功能性。


 


雖然古語說:「勤有功,戲無益。」但從現在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遊戲」可說是兒童發展多元能力最主要、也最重要的媒介。遊戲不但有獲取感官刺激與樂趣的作用,更有主導探索學習行為、組織與演繹生活經驗、引導激發幻想創作等效果。孩子從遊戲中逐漸發展出個體生存所需的必要能力,所以遊戲是兒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同時具備「娛樂」和「工作」的意義。


 


遊戲提供孩子大量的知覺動作經驗,以及模擬學習的保護性情境;不但允許孩子進行各種不同的嘗試與組合,還能促進心理情緒與社會功能等發展。根據兒童發展階段的需求來挑選適齡遊戲,將能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社交遊戲 人際互動的起點


這是以人為對象的遊戲形式,像是躲貓貓、傳接球、大風吹等。遊戲目的在於達到「互動」的效果,發展重點則在於建立交集,並學習「等待─做動作」的交替輪流,進而建立「合作」、「協商」以及「遵守規則」等重要社會功能與概念。


 


0~1歲:為「溝通式遊戲」,主要與人做簡單的互動,如大人用聲音、笑容逗弄嬰兒。


 


1~2歲:為「獨行式遊戲」階段,喜歡和成人遊戲,無意與同儕玩耍,以自我為中心,獨占性強,並容易引發爭執。


 


2~3歲:為「平行性遊戲」,可與其他幼童一起進行類似活動,但各玩各的,不太在乎別人,偶爾會看看對方,幾乎不交談。


 


3~4歲:為「聯合式遊戲」階段,是社會化的開始,有固定的一到三個玩伴,目的是與同儕交往。


 


4歲後:發展「合作式遊戲」,玩伴數目增加到七至八人,結構較有組織,會遵守遊戲規範並相互合作,所以遊戲時間變長了,內容也開始多元化。


 


7歲後:進行「競爭性遊戲」,有清楚的遊戲規則,結果是可比出勝負的。因此開始在乎遊戲結果,有情緒反應,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物件遊戲 從操作到創作


這是藉由操弄物件或身體部位等,以達到遊玩目的的遊戲形式。一個是「功能性遊戲」,也就是單純的依照物件特定功能來操作,例如搖鈴鼓、推車子、拼圖、吹泡泡等;另一個則是「建設性遊戲」,孩子會利用物件達到創作目的,像是堆積木房子、剪貼遊戲、黏土塑像等。


 


0~1歲:以較隨機、重複的方式,利用身體來遊戲,例如大約八周大的寶寶會吹口水泡泡,十二周大會玩手,十四周大會玩腳等,目的在反覆練習與探索操弄技巧。


 


1~2歲:發展功能性遊戲,展現出符合物件的基本玩法。


 


2~3歲:仍為功能性遊戲階段,重點是操作練習與技巧成熟,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 ,往後也能夠將這些技巧轉移應用。


 


3歲後:開始發展建設性遊戲,會有目的、有組織的利用物件進行創作,並花費將近一半的遊戲時間在這類型遊戲上。


 


 


肌能遊戲 身體真好玩


藉由身體各部位的控制運用與操作,來進行各種大肌肉類型活動的遊戲形式,例如溜滑梯、跳舞、唱遊、騎單車、官兵捉強盜等等。


 


0~2歲:一歲前主要為舞動四肢與翻滾身軀,一歲後則以身體移動等更大動作來反覆練習,目的在藉由動作來熟悉身體的操作,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2~4歲:開始對身體有完全的操作能力,動作表現由反射性、不協調、粗略性逐漸轉變為自主性、協調性與精確性,這個階段主要是發展粗大動作與基本技能。


 


4~7歲:隨著精細動作與前庭功能的發展,動作的細緻性、複雜性與協調性更加提昇,開始發展整合性技能,強調工具操作使用,並追求大量前庭刺激。


 


7歲後:肌能發展已接近成熟,重點在於增強速度與持久力,會伴隨著競爭性遊戲的發展影響,逐漸轉化為競技型運動形態。


 


 


假想遊戲 培養想像力


利用物件或想像去代替目前不存在事物的遊戲形式,例如辦家家酒、醫生病人遊戲、與假想朋友對話等。


 


1~2歲:以第一人稱角色進行活動,常利用實物、玩具去演出各種日常生活活動,例如吃飯、梳頭、抱嬰兒等。


 


2~3歲:開始有數個連貫性的遊戲活動,扮演主題更加豐富,但仍依靠成人做為假想遊戲的玩伴。


 


3~4歲:開始帶入他人角色來進行遊戲,像是先扮演熟悉的父母角色,再推廣至日常會接觸到的郵差角色,反應出孩子對於他人行為及角色關係的認知。


 


4~5歲:隨語言與智力的增長,遊戲主題會從熟悉、真實主題,進入陌生、幻想的廣闊主題可短時間與同儕遊戲,但仍須借助實體道具來進行假想。


 


5~6歲:為想像遊戲發展的極致,僅依靠語言就能想像人物與情節,不需依賴任何實體道具,會與玩伴計畫遊戲的內容與程序,並喜歡在觀眾前進行故事扮演。


 


 


★結語


跳房子、過五關、跳橡皮筋……家長對於這些兒時遊戲一定記憶猶新,因為遊戲就是兒童最重要的工作這些需要與玩伴互動的遊戲,對於兒童發展的效能和影響,是電子遊戲無法替代的,現在就請爸媽們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享受玩的樂趣吧!


 


 


 


陳達德 醫師


學歷:臺大醫學院畢業


經歷:萬華醫院復健科兒童發展顧問、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主任、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主任


現任:上海火馬Wholemarks兒童發展中心醫療顧問


 


《星期八》樂活父母生活情報誌‧ 20095月號


(資料來源:星期八 樂活父母生活情報誌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