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Order




台北市私立天母蒙特梭利托兒所所長 徐佳妏




 




你是否常常對別人說,我的孩子很龜毛,做什麼事都要按部就班,拿走他的東西他就發脾氣?其實,這是寶寶的「秩序感」在作祟!秩序感跟寶寶的自我發展息息相關,影響孩子情緒及人格發展,甚至社會人際的能力。




 




秩序感 寶寶內在基本需求




   什麼是「秩序感」呢?所謂的「秩序感」是「在孩子出生時,內在的一種基本需求,嬰幼兒透過這個需求去認識自我以及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孩子對事物的順序、物品擺設的位置、人物的呈現,都有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執著。尤其在孩子出生到兩歲時特別明顯,他們會「固執地」把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當他們看到某個東西離開原位的景象,似乎是一種呼喚,刺激著孩子要採取行動。甚至連大人都忽略的小事,他們也會被強烈的驅動著!




 




  有一次,我在小小班的教室中,看見一位老師將CD取出後,隨手將CD盒放在旁邊,有一位二歲孩子走過,看見CD盒就把它拿起來,看了看CD架,把CD盒插放回去,然後深呼一口氣,滿足地離去。孩子如此作並不是為了要得到稱讚,或想整理環境,而是內在的對秩序感的渴望。認為每樣物品都有一個家,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可以觀察到孩子默默的從事歸定位的運動。不只是物品,甚至是孩子本身,孩子喜愛吃飯有固定的座位;洗澡有一定的順序、一定的陪澡玩具,甚至散步喜歡固定的路線,期待在相同的轉彎處看見相同的標的物,如此的生活習性都呼應孩子內在對秩序感的需要。




 




缺乏秩序感 影響寶寶成長發展




   沒有了秩序感就像在森林中迷路的人一樣,讓人摸不著頭緒,總是忐忑不安地不知下一步有會碰到什麼。孩子若從小就生活在毫無秩序,且雜亂無章的環境中,對孩子情緒及人格發展,甚至社會人際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我曾經遇過一位媽媽非常地苦惱,她的大兒子每晚哭個不停,有時半夜邊哭還會邊拉著大人往房間外走,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了二個多禮拜,帶去看醫生生理狀況沒什麼問題,老人家說孩子一定是受到驚嚇,應該帶去收驚,卻沒有改善。我詳細的問了媽媽最近家裡的情況,原來弟弟最近剛出生,在媽媽坐月子期間,家裡大整修,房間也換了新床,哥哥回家突然看到家裡整個都不一樣了,他對家裡的變動感到很不安,在心裡他的世界秩序已經大亂,所以他每晚驚醒時,只感到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就一直想「回家」。當我告訴媽媽她才恍然大悟。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向我抱怨他常常亂發脾氣,有時和他講好要去公園,可是臨時不能去,他就會又哭又鬧,媽媽說生活中類似的狀況不勝枚舉,認為他是存心和她唱反調,很不聽話、任性,因此常常處罰他。其實,他是一個秩序感很重的孩子,他對事情突然的改變很不舒服,他自己也無法理解。




 




  我自己是資深的幼教者,也會不小心踩到孩子秩序感的地雷,有個孩子每天上學,習慣讓媽媽把外套帶回家,下課來接他時再帶來,有次因為天氣較冷,媽媽在教室樓下把外套交給我,委託我在孩子去戶外玩時給他穿上,我欣然答應,也快步地走向教室,當我走進教室,他看見我手上的外套,他突然放下手邊的工作,嚎啕大哭,我突然驚覺我破壞了他的秩序─外套不應該在這時候出現,他用哭泣向我抗議! 




 




  以上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當環境出現了破壞秩序的因素,孩子會變得騷動不安及亂發脾氣。只要阻礙原因仍在,任何安撫行為都會遭到他的抗拒,甚至因而在生理或心理上生病。




 




  孩子在有秩序的人事物安排中,穩定而安心的成長,孩子兩歲之後,秩序感會慢慢地內化,對周遭人事物已建立秩序、連結及關係。以此為基礎,拓展他更多生活的經驗,以及對事情的推演、計劃。




 




 最後,必須告訴父母的是,培養孩子的秩序感,最需要的是如何在預備好環境後,屏住氣息去等待孩子心中的秩序感自然的萌芽,而不去做過多的介入及責難。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在孩子成長的進程中,我們準備好沃土,只需在旁欣賞孩子、觀察孩子,適時的拔除雜草,灌溉水源,孩子會快樂而獨立的長大呢!




 




 




 




(詳文請見2008年二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好文轉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