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戒掉孩子的戀物癖?




 




孩子也會對某些東西上癮嗎?當然會呀!在出生後二歲以內,原本就是孩子的吸吮期,但當過了這個時期,還對奶嘴、奶瓶、手指等物品戀戀不忘時,就應該想辦法讓他們戒掉,以免往後影響牙床咬合,至於對娃娃、被子等東西的依戀,或許就要追溯至父母給的壓力了。



baby有所謂的口腔期,所以在二歲之前喜歡吸母乳、奶嘴、奶瓶、手指等是自然的,但當二歲以後,如果還有這些習慣,可能就得想辦法戒除囉!



Part1.長期有吸吮習慣會影響牙齒咬合】



小朋友到了一歲以上還有吸奶嘴、手指的習慣,會影響牙齒咬合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張佩菁表示,會的,雖然在六個月以前有吸吮反射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延長到長恆牙之前,確實會對上下顎骨的發育有影響,尤其是到了45歲之後還有這樣的習慣,正中間的門牙就會出現開咬(open bit)的情況,就得強迫戒掉了。



馬偕醫院牙科主治醫師張家豪表示,長期使用品質差的安撫奶嘴及不當的吸食姿勢,也會造成乳牙移位及奶瓶嘴。所謂乳牙移位是指,因長期吸奶嘴,會將上排乳牙推向前、下排乳擠向後的情況,因而產生咬合不正及開咬等問題,所以及早戒除奶嘴其實是必須的。



戒奶嘴有黃金時期?



根據統計,02歲的嬰幼兒大約有50%會有吸奶嘴的習慣,張家豪說,這是因為當胎兒還在母體內便已經自然地將手指放進口中,到寶寶出生到2歲左右進入了口腔期,寶寶會藉由口腔的活動來獲得滿足,除了以吸吮的方式來進食,維持生長發育之外,更可經由吸吮的動作促進唇與舌頭附近的觸覺,進而得到滿足的感覺,因此,奶嘴便成為寶寶身旁重要的用品。如果在此時期,父母一味地禁止寶寶吸安撫奶嘴,反而會讓寶寶因為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悲觀、退縮的行為。



如果寶寶在四歲之後還戒不掉吸奶嘴的習慣,因吸食不好的安撫奶嘴所造成的咬合不正等問題,將永遠無法自然矯正,因此父母最好在寶寶二歲左右,就幫寶寶戒除吸安撫奶嘴的習慣。張家豪也提醒家長,如果家中寶寶長期吸吮手指頭,除了因為手指頭不乾淨,容易影響上下顎的發育,甚至連手指形狀、皮膚、指甲都會因長期吸食而變形。



而張佩菁認為,太晚戒奶嘴、手指,會使牙齒門牙出現「開咬」的情況,她解釋,所謂開咬(open bit)即上下門牙咬合位置不正確,在中間會形成一個洞,如此會影響咬斷食物,例如吃麵時,就不容易將麵咬斷,如此多半是因為小朋友習慣吃手指或奶嘴所造成,如果已經到了4歲左右還戒不掉這些習慣的話,就得看醫生了。戒奶嘴、手指要循序漸進






何謂奶瓶性蛀牙?如何預防?




父母有時候會擔心小朋友半夜肚子餓了以後醒來哭鬧,所以會讓小朋友含著奶瓶睡覺,但是睡覺時唾液的分泌量會減少,於是牛奶中的糖分就會開始在嘴巴中發酵,形成酸性物質來破壞牙齒的結構,造成蛀牙。而奶瓶性蛀牙的特徵就是全口除了下顎前排的牙齒之外,皆有蛀牙的產生,尤其是像上顎前牙的唇側面這種不容易產生蛀牙的地方,都有可能會蛀掉。




  而預防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小朋友含著奶瓶入睡,並及早戒除小朋友吸奶瓶的習慣,約一歲左右就可以訓練他以杯子來喝牛奶,且約於六個月小朋友乳牙開始萌發後,父母就應幫他於進食後,清潔它的牙齒,並養成定期至牙醫診所檢查的習慣。






Part2.孩子有戀物癖該怎麼辦?】



人類在嬰幼兒時期時,寶寶即會透過各種感官來滿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撫情緒,例如:為滿足口腔吸吮慾望,就有了吸奶嘴、手指等動作出現;為滿足觸覺舒適的感覺,就出現了撫摸棉被角,或是藉覆蓋熟悉柔軟的毛巾、毛毯、棉質紗布、玩偶、枕頭等方式。



但是從發育的觀點來看,這些現象都是自然的過程,尤其是小baby時期,當因為想睡覺、肚子餓、尿片濕、興奮、不順意的憤怒情緒等情形出現時,父母或照顧者可能會隨手拿些替代物來安撫孩子的情緒,這些經常被隨手拿來使用的物品有:奶嘴、紗布、柔軟的毛巾、被子、枕頭、娃娃等,只要不是的過度或不當使用,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人際關係的拓展與生活作息正常化,多數的孩子是不會對這些替代慰藉物產生依戀情形的,長大後自然對嬰幼兒期所依附的人及物品會慢慢的轉移,而不再強烈需求。



但是如果這些習慣就是一直戒不掉時該怎麼辦?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何雲鳳表示,其實不用刻意禁止已經養成的習慣,因為戒不戒掉這些習慣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完全沒有影響,有的只是外觀上的不好看,但如果這些習慣是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或許等到時間到了,孩子自然會不喜歡,因為對孩子來說,這些東西是他所能掌控的,如果孩子一直戒不掉這些習慣,或許該回溯原因,是不是在口腔期時得不到應有的滿足,或者是父母親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再來想想該如何戒除這些習慣。



何雲鳳說,如果大人都一直戒不掉煙、酒的壞習慣,又何必強迫孩子一定不能如何呢?只要等到他大了,靠自知能力或者群體的力量約束他,自然而然這些習慣就會消失了。但如果父母一定要孩子戒掉這些習慣,還是有方法可循,以下我們就逐一來說明。



奶嘴



何雲鳳建議家長,戒奶嘴要有技巧,儘量減少孩子吃奶嘴的時間與次數,慢慢地,他就會對這樣東西生疏,但是幫助其改善的父母要持之以恆,不是孩子一吵鬧就拿給他。



當孩子一直吸奶嘴時,家長可以跟他說:「你吸嘴嘴我聽不清楚你說話,你要拿開再跟我說喔!」,或者和孩子約定好,起床後就不要再吸了,睡覺前再吸就好了。儘量不要將焦點擺在這件事上,以淡化處理的方式,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忘記這件事了,如果家長一直說,他反而更喜歡這麼做,為的是要引起你的注意,因為唯有做這個動作時你才會注意到他,演變成一種故意的行為。



而當孩子已經長了牙齒,可以吃副食品時,儘量讓他們吃固體食物,唯有在口腔期得到滿足,才能對於奶嘴的需求不那麼強烈。



手手

奶瓶

母奶

娃娃、被子



父母或照顧者的育兒方法,可能與寶寶的戀物依賴習慣互為因果,人類的成長是一連串由依賴到獨立的發展過程,從依賴母親的子宮孕育胚胎,成熟了就獨立脫離母體出生了。而嬰兒期同樣也從依賴喝奶吸收營養以維持生命成長,到成熟了就自然會跟奶奶說bye bye了。



對於大人的依賴也是同樣的道理,從幼兒時期依附著照顧者,等安全感、自信心成熟了就邁向獨立了。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也許不會將孩子依戀的物品視為是有害的東西,但是癖好一形成,可能會發展成寶寶對某些特定物品產生強烈的依賴,因而影響獨立健康人格的發展,父母親千萬不能忽視這些事喔!




乳牙的生長發育及其重要性:

  小寶寶由五、六個月大開始到三歲之間,會陸續有二十顆乳牙生長完成,視個人體質而定,有人早有人晚,一般因為鈣質吸收,或母親懷胎時攝食鈣質的多寡,而有不同,例如秦始皇傳說一生下來就有牙齒了。




大約在六到八歲時開始替換成恒牙,而同一時期在後牙區上下左右最後方,會各新長出一顆恒牙大臼齒,這也是許多家長所容易忽略掉的。所有的乳牙一直要到十二、三歲左右才會完全被恒牙所取代。

  牙齒具備有咀嚼、發音、維持顏面外觀及正常顎骨發育的功能。此外,乳牙還肩負有引導恒牙正常萌發、保持正常牙弓空間的作用。因此,雖然乳牙最終仍會換成恒牙,但是在口腔中由六、七個月開始長牙到十二、三歲完全換成恒牙的十多年歲月中,其所負的使命可謂任重而道遠。















當乳牙蛀牙嚴重甚至提早脫落時,將可能有下列的後果產生:


一、吃東西的速度變慢,吃一頓飯可能要兩個小時,甚至會影響到家庭進餐時的氣氛。 

二、由於咀嚼困難,小寶寶可能會變得比較挑食,只喝牛奶、稀飯或是軟質的食物。


三、小朋友說話的時候口齒不清晰,有漏風的現象。


四、影響齒槽骨的正常發育,嘴角部分有塌陷的情形。


五、對將來恒牙的影響:每一顆乳牙的下方都有一個正在發育的恒牙牙胚,當時間到了,乳牙便會自然脫落同時引導恒牙萌發,取代乳牙原本的位置。如果蛀牙嚴重而造成細菌感染,除了可能造成所謂蜂窩性組織炎外,還可能造成恒牙牙胚的病變,進而影響恒牙的形態與萌發。再者,乳牙如果提早脫落或是因蛀牙嚴重而提早拔除了,鄰近的恒牙會傾斜過來,佔去原先乳牙的空間,則將來要萌發的恒牙就會有空間不足的現象,進而產生牙齒擁擠、齒列不正等問題。



「奶瓶性蛀牙」的預防:

  奶瓶性蛀牙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蛀牙形態。平時的餵食時間過長,或是在睡覺的同時讓小寶貝抱著奶瓶睡,都可能造成奶瓶性蛀牙。由於睡眠的時候,口腔的唾液分泌量會減少,小寶寶含著奶瓶睡覺時,奶瓶中的內含物就浸泡在乳牙四周,每天如此,幾個星期下來就會使剛萌發的乳牙產生蛀牙。

  想要預防奶瓶性蛀牙,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定要養成良好餵食習慣,例如:儘量抱著寶寶餵奶,餵完之後再放下寶寶,這樣寶寶如果睡著了而停止吸奶時,您立即會知道。每次餵食結束,再餵上幾口白開水來稀釋牙齒表面殘留的奶水或果汁。此外,應該在孩子一歲半之前戒除用奶瓶餵食的習慣,改以杯子飲食,如此一來,便可以改變邊吃邊睡的習慣。




小寶貝的口腔清潔保健:

§
嬰幼兒口腔清潔如何開始




1.出生至七個月,還未長牙時,父母應以手指捲紗布或將棉棒沾濕,輕拭舌頭、牙齦上的食物殘渣,養成餵食後立即清潔的習慣。




2.七個月至一歲半時,乳牙開始由前面萌出,每次進食完畢應以紗布或沾濕的棉棒擦拭牙面。




3.一歲半至三歲時,每次進食完畢由父母負起刷牙之責。為降低蛀牙機會,應避免糖分高、黏性強的甜食,及含著奶瓶睡覺。




§何時教孩子刷牙:

  二到三歲時,就可以開始教孩子刷牙,但此時他們尚未能徹底刷乾淨,因此父母一定要幫他們再刷一次。如果無法每次協助,另一個折衷的辦法是白天飯後由小孩自己刷,但睡前必須由父母親自再替他們刷一次。一般而言,孩子須到六至七歲才能自己把牙齒刷乾淨。

§
幫小寶貝刷牙的要領:

1.
場地:

只要是方便舒適、光線充足,可以看清楚口內牙齒的地方即可,如客廳、書房或臥室。浴室由於地板較滑,應特別小心。

2.
姿勢:




重點在於父母是否可以看清楚口腔內的各個部位,大人應站在孩子後側方的位置。




(1)坐在沙發或椅子上,讓孩子斜躺在大人的腿上。




(2)孩子扶著桌子站立,大人立於其後側方,讓孩子頭部微微仰起。


















3)二歲以下的幼兒,可由二個大人膝靠膝對出,孩子躺在二人大腿上,
一人握住孩子拳頭,並以手肘固定雙腿,另一人作刷牙動作。



3.父母的手勢:

  務必以一手(如左手)將孩子臉頰撐開,才能看清楚口內情形,再用另一手刷牙。

4.
刷牙方法:

  因乳牙的形狀比恆牙矮胖,水平橫刷即可,但是必須將牙齒的每一面都刷到。

5.
時機:

  飯後及睡前,尤其睡前,是一天中刷牙最重要的時機。

6.
牙膏:

  當孩子不會把牙膏吞下去時,即可嘗試使用牙膏。最好選用含氟牙膏,用量只要薄薄一層,刷完後督導孩子將牙膏漱淨。



7.牙刷:


(1)軟毛、圓頭牙刷。


(2)刷頭大小以可放進口腔後側為佳。


(3)刷頭長度:以一次刷2-3顆牙為佳。


(4)刷毛至少3-4列。


(5)刷柄好握。當小朋友六歲以後恆牙會陸續長出,這時小孩的動作也較靈活,便可以依照學校老師或牙醫師的指導採用貝氏刷牙法。



§小寶貝何時可以開始與醫師叔叔有約?

  雖說小朋友應從小就建立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可是很多小孩到了四、五歲還不曾看過牙醫。到底幼兒什麼時候應該開始看牙呢?幼兒第一次看牙應在一周歲之前,通常是在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之間。之後視情況而定,一般每六個月定期檢查一次,以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目的。

有的父母會奇怪,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的嬰兒,有的連牙齒都沒有,或只長了幾顆小牙,為什麼要看呢?有什麼問題需要牙醫師處理呢?早期看牙的目的主要在於預防。很多幼兒的牙齒口腔疾病其實很早就種下前因,以致有後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前面提過的「奶瓶性蛀牙」,如果幼兒在一歲以後還老是喝奶入睡,奶瓶中的奶汁、果汁或其他有甜分的成分就可能使剛剛長出的乳牙脫鈣、蛀蝕。如果在一歲之前能夠與牙醫師作第一次接觸,牙醫師會提醒父母在一歲之前戒除用奶瓶餵食的習慣,並指導爸媽如何在餐後、睡前替幼兒清潔乳牙。

  再者,愈早作牙科檢查,便有愈多機會提早預防牙齒疾病的發生。牙科的定期檢查其實是簡單又不痛的:許多小朋友怕看牙齒,真正怕的是牙科治療。如果能從小就建立定期檢查的習慣,使孩子自小時候就熟悉牙科環境及檢查、治療工作,可減少日後看牙不必要的恐懼與抗拒心理。在沒有任何病痛的情況下作檢查,對小朋友而言,是一次愉快的經驗,並且可以因此建立與牙醫師的良好關係,和對看牙齒的正面印象,這是一輩子都受用不盡的。

結語:

  保護小寶貝的牙齒,完全要依賴父母。因此寶寶牙齒的保健,也是許多要學習的育兒技能之一。沒有人天生會刷牙,也很少人是天生牙齒就不好的。希望本文能提供爸爸媽媽一些資訊,讓您心愛的小寶貝能夠有個「美齒人生」!!!




~~網路好文整理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