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兒用手勢 加速學說話/提升學習 增加表達力
2009年 11月06日 報導╱楊琇雯、陳韋婷 攝影╱李芃葳、高凱新
電影《親家路窄》男主角勞勃狄尼洛,在片中嘗試跟1歲多孫子溝通,好讓他不會一直哭鬧。現實生活中許多爸媽都有相同經驗,寶貝哭得聲嘶力竭,爸媽即便奶也餵了、尿布換了,卻徒勞無功,原因就在於無法正確表達需求的孩子只能用哭來溝通。美國經20年的研究發現,若孩子在2歲前學會以簡單手勢表達需求,不僅將來語言發展較好,學習力也比比較強。
孩子的語言發展約要到快2歲時才能發出「餓餓」、「ㄋㄟ ㄋㄟ」、「爸爸」等字詞,在這之前若肚子餓、肚子痛、尿布濕,都以哭泣來表達需求,爸媽面對正在哭的寶貝總束手無策,搞不清楚孩子怎麼了。嬰幼兒手語是近20年來美國極力推廣的寶寶教育方式之一,鼓勵家長在孩子學會說疊字詞前,教他以簡單手勢將需求表達出來,這樣將來在學習語言時,便可加快實際物體與心中想法的表現連結。不過爸媽不用擔心以後孩子是否會誇張地比手畫腳說話,因為等到孩子會說出簡單句子後,「說」比「比動作」快,寶貝就會知道如何「說」出需求。
先準備~
8個月大開始學
最適合學習嬰幼兒手語年紀是8個月大到1歲半,此時寶寶開始探索世界,且手腳等運動功能開始發展,年紀太小孩童較難學習,年紀太大孩童則應直接教口語表達。提醒家長應以大動作為主,少用手指小肌肉手勢,因寶寶在這階段無法靈活運用小肌肉。
可戴上鮮豔手套
健寶園教育中心經理李姵嬅表示,家長要教孩子手語時,可戴上顏色鮮明的手套來吸引他的注意,寶寶會更專注、有助於學習,或者家長化身成寶寶喜歡的特定玩偶,以玩偶的身分來教孩子。
示範動作~
無強制規定手勢
以下動作無強制規定,爸媽可自行與孩子建立屬於家庭內的溝通,建議以大多數人較能理解的手勢為主,以免孩子若給保母或其他親戚帶時,照顧者無法完全了解孩子需求。
1睡覺
大人頭倒一邊、閉眼睛,把手放臉下,要孩子照做,表示睡覺。
2圍兜
幫孩子穿圍兜,指著胸口要孩子跟著比,即吃飯前要圍上圍兜。
3還要吃
雙手舉起來,4隻指頭與大拇指最開合動作,表示還沒吃飽。
4喝奶
拇指放進嘴巴,即肚子餓,想喝ㄋㄟ
ㄋㄟ,可2隻指頭一起。
5魚
雙手合起來、手臂伸直像波浪狀擺動,就像魚在游,表示魚。
6鴨子
4隻指頭與大拇指合起放嘴巴前,像鴨子嘴一樣,表示鴨子。
報你知~
用圖卡輔助表達
可於書局買圖卡,上面有圖像及名稱,可用圖卡教孩子辨認物品。將實際物品與要表達手勢放一起,如教他「ㄋㄟ
ㄋㄟ」時可拿牛奶盒給他看,並想一個跟孩子間溝通的手勢做代表。
專家說~
教唱兒歌帶手勢
健寶園教育中心經理 李姵嬅
家長一定要跟著孩子一起比,讓孩子建立自信心,另外,若有簡單的兒歌,也可將歌詞中用到的單字,用手勢帶動唱的方式,讓孩子邊唱邊比,也有幫助。
模特兒╱洵洵、Jason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2069890/IssueID/200911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