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敏鼻炎不斷根 氣喘風險增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05 00:07【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兒童過敏前3名主要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事林應然醫師強調,出現過敏性鼻炎時建議積極控制,否則容易鼻涕倒流,出現難纏的咳嗽,且免疫反應媒介質容易進入循環,增加氣喘風險。




林應然表示,很多民眾認為只是過敏性鼻炎,沒什麼大不了,然而一旦鼻涕倒流刺激氣管或太多免疫反應媒介質進入血液循環,誘發氣喘、咳嗽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他強調,儘管基因遺傳因素目前無法「斷根」,但也有不少患者經控制後,幾乎不發作。




根據臨床統計,如果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的話,1/3會變成兼有氣喘;高達40-50%會同時出現過敏性鼻炎。因此,包括小孩一直揉眼睛、打噴嚏、挖鼻孔、皮膚抓癢等看似平常的狀況,家長都不應該掉以輕心。




一名媽媽說,剛滿1歲的兒子打出生後就經常哭鬧,很不好帶,7個月後就開始天天在身體上四處亂抓,原以為小寶貝只是天生皮膚乾燥,一直為他擦乳液降低搔癢感卻不見起色。




沒想到,後來卻發現他有鼻子過敏的症狀,最後甚至變成氣喘,經常需就醫。




另一名婦人則說,目前已年滿3歲的女兒每天揉眼睛,本來以為只是有東西跑到眼睛,沒想到後來眼睛竟腫得像金魚,眼白處更長水泡,後來醫師診斷小朋友揉眼過度,因此結膜破裂,險些視力下降,讓她更是為女兒的過敏體質憂心不已。




醫師表示,小兒過敏症狀容易因為家長司空見慣而疏忽,長時間的過敏症狀困擾下,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佳等問題,讓不少媽媽相當困惱。




母親節即將到來,一項針對529位母親進行的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不論孩子是否有過敏,逾7成的媽媽都擔心生出過敏兒,主要害怕原因第1名為擔心影響小孩學習,比例逾4成。其次為日常需花心思照顧,比例近3成。




家中有過敏兒的母親,更有逾7成認為孩子的過敏問題令她們感到相當困擾。




 




童愛挖鼻 恐是家中過敏源引起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1/05/05 00:17許純鳳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小朋友常挖鼻孔,不一定是衛生習慣太差,可能是過敏引起鼻子發癢,家長應特別留意小朋友的異常行為,例如挖鼻孔、揉眼睛等,才不會錯失治療過敏的最佳時機。




家有過敏兒,讓媽媽操心不已。陳小弟咳嗽咳不停,陳媽媽原以為是感冒,服藥後並未完全改善,經過醫生診斷才發現原來是過敏體質,甚至引發氣喘。陳媽媽因此養成一種習慣性動作,由於陳小弟有氣喘,睡覺打呼聲很大,但是如果他熟睡的話,打呼聲便會停止,這時陳媽媽因擔憂陳小弟的病情,她會伸手測試看看陳小弟是否還有鼻息,導致自己無法安穩入睡。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事林應然指出,兒童過敏前三名主要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三大症狀,若有不慎將引發更嚴重的問題,甚至威脅生命,家有過敏兒的家長必須特別小心。根據臨床統計,如果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的話,1/3會變成氣喘;高達4050%會變成過敏性鼻炎。如果小孩一直揉眼睛、打噴嚏、挖鼻孔、皮膚抓癢,家長不應掉以輕心。




林應然表示,23個月的新生兒便可以檢測是否有過敏性體質,過敏體質多和基因、遺傳相關,倘若父母有過敏體質,通常會遺傳。不過,家長時常將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搞混而延誤就醫時機。林應然解釋,異位性皮膚炎和濕疹不同的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從臉部,蔓延到耳朵,甚至全身,倘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話,擁有過敏性體質的可能性更大,不可輕忽。




有過敏兒,林應然建議除了藥物治療外,須時常打掃、清理家中塵蟎;室內外溫差大的話,可戴口罩出門,減少過敏症狀。雖然過敏的體質無法完全根治,但是倘若找對醫生,及早對症下藥並且按時服藥,將可以讓病情獲得改善。





少見!2歲童體重驟降 竟患糖尿病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5/06 04:11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孩子體重驟降,恐是健康警訊!


一名2歲男童上個月因呼吸急促、一直喘而掛急診,量體重發現,男童在2週內掉了2公斤,家長也說孩子近來喝水多、小便多,因此醫師用血糖機替男童測量血糖,發現已經「破表」,確定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且併發酮酸症,必須終生施打胰島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任李銘峻昨天指出,第一型糖尿病與遺傳有關,也有部分是不明原因,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臨床上第一型糖尿病的病患多為5歲至8歲的年齡層,上述男童僅有2歲,較為少見。


李銘峻說,男童就診時量測血糖,血糖值高到量不到,推估血糖應有300mg/dl,而正常值應於100mg/dl;男童已開始控制血糖,但必須終生施打胰島素。


若長期未治療糖尿病,男童可能會脫水,電解質不足,面臨生命危險,家長若發現孩子體重突然減輕,加上喝水量、小便量明顯增加,最好儘速就醫檢查。


李銘峻提醒,除了第一型糖尿病外,第二型糖尿病與兒童肥胖有關,根據統計,都會區中小學生平均每4人有1人體重過重或肥胖,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比率幾乎是正常體重兒童的兩倍,家長應讓孩子少吃高熱量食物,多運動控制體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