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氣喘兒症狀 奇美開設中醫氣喘門診
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兒童,容易因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不穩影響學習,曾有患者因為坐不住,差點被師長當成過動兒,透過中醫治療,在三個月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況也漸上軌道。(劉怡伶報導)
衛生署委託奇美醫學中心開辦「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中醫部主治醫師游榮聖表示,因為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所造成的呼吸不暢、咳嗽、鼻塞、流鼻水、胸悶等等症狀,往往會影響兒童睡眠與生長,長期下來會造成學習能力下降與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問題,影響兒童的生活品質。
臨床上曾有患者因為無法專注學習,差點被當成過動兒,游醫師表示,這樣子的比例不算低。他表示,中醫認為「哮喘」是由於內臟功能失調,影響肺臟內水分的運行,停積凝聚成痰,由此造成了呼吸升降失常。
氣喘的中醫治療可分成「寒喘」「熱喘」「痰喘」還有抵抗力差、胃腸不佳及先天體質不良。
奇美醫學中心開設小兒氣喘門診,就是針對15歲以下孩童,經由診斷為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每週一次門診,治療方式分為中藥處方、穴位敷貼、中藥氣霧吸入及穴位推拿按摩等,再配合衛教諮詢,讓家長在家可以得心應手地照顧患者。
他說,家長最好能夠了解病症的誘發因素,包括灰塵、毛髮、氣候、情緒、天冷、吃冰、吃油炸物等,容易誘發的食物有巧克力、糖果、洋芋片、汽水、冰品等。
喘的中醫保健,若氣喘發作、痰少或不易咳出時,應多鼓勵喝溫開水;喝水時宜先含在口中,再慢慢吞嚥下去,如此潤喉化痰的效果較好,而且不會造成容易腹脹、頻尿等副作用;若有感染症狀時,禁食薑母鴨、羊肉爐、人參、黨參、黃耆、當歸等補品;只有在身體虛弱的患者,才適合服用這些補品。
「熱喘」若有黃痰、舌質色紅、除了補品禁用外,也不宜食用辛辣、油炸、咖啡、濃茶、荔枝、龍眼、榴蓮等熱性食物,適合吃白蘿蔔、瓜類、楊桃、梨子、枇杷、橘子、白菜等涼性食物。
「寒喘」若有痰稀色白、咽喉癢、舌質色淡白、齒痕、等「寒證」時,涼性食物及冰品不宜食用,冬天時水果只宜食用柳丁、蘋果等較平和的水果,可以用老薑和黑糖一同煮水來喝,並到被窩裡微微發點汗,有助病情。
過敏兒多 早點發現治療 療效好
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幾乎每三人就有一人飽受過敏所苦,一份針對五百多位母親調查發現,超過七成擔心生出過敏兒,最怕影響孩子學習,至於,七成六的過敏兒媽媽對孩子過敏感到困擾,值得注意的是,半數母親沒有特別留意孩子過敏初期症狀,醫師提醒,及早發現治療,過敏可以獲得控制,否則反覆發作,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陳奕華報導)
兒子打從出生就常哭鬧,現年32歲的王媽媽坦言,真的很不好帶,七個月後天天在身上四處抓,剛開始以為小寶貝只是皮膚乾,不過塗抹乳液卻沒起色,後來發現他有鼻過敏症狀,甚至演變成氣喘,得經常找醫師報到,王媽媽繼心疼又不捨。
母親節前夕,針對五百多位母親問卷調查,不論是否孩子有過敏,超過七成媽媽擔心生出過敏兒,擔心影響孩子學習成效,至於,七成六過敏兒的媽媽對孩子過敏問題感到困擾,值得注意的是,半數母親沒有特別留意孩子過敏初期症狀。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事、執業兒科醫師林應然指出,臨床上兒童過敏主要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三大症狀,要是不慎,可能引發更嚴重問題。臨床統計,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三分之一會變成氣喘;高達四到五成會演變成過敏性鼻炎,因此,小孩不斷揉眼睛、打噴涕、鼻子癢等看似平常的狀況,家長不應掉以輕心。
「初期小孩子生下來,初期大概先以異位性皮膚炎表現,臉上、耳朵、頭皮等上面有濕疹,慢慢會開始時常咳嗽、打噴嚏、有鼻子癢、眼睛癢或感冒咳嗽會帶有症狀出來,呼吸道過敏慢慢衍生出來,當然這些症狀,嚴重程度不同,不管輕重來講,其實如果可以早期發現治療,其實效果都算蠻不錯。」
醫師指出,有時候過敏症狀與感冒類似,要是反覆發作就得留意,一旦發現小孩有過敏體質也不需太過擔心,應該趁早調整,兩歲前只要良好控制與照顧過敏,降低誘發過敏症狀機率,此外,醫師提醒,平常照顧過敏兒,應該找出過敏原並遠離,平常家中保持通風,養成運動習慣、作息正常、均衡飲食,早期防護過敏,避免過敏嚴重化。
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好 避免反覆發作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5/04 11:44趙欣/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超過一成的國人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其中八成患者發生在七歲之前,大多因為遺傳性過敏體質引起。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反覆發作,包括環境、壓力、飲食、熬夜都會影響病情,即使治療好了都還會發作,因此治療時要求遵守比較多的限制,包括從居家環境到飲食、情緒管理等,都需要醫師囑咐。
皮膚搔癢難耐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一大特徵,病患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結痂等問題,除了傷口容易細菌感染,約有一半患者會合併帶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問題。想要擺脫異位性皮膚炎,需要多管齊下,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飲食部份,在治療初期比較嚴重者最好吃淨化餐,就是只吃青菜配糙米飯,其他的魚、肉、蛋、奶、菇類、加工食品、麵包甜食巧克力都不能吃!淨化餐至少要吃兩週,症狀好了再慢慢恢復原本飲食。回到正常飲食的過程中同時一直嘗試,慢慢排除各種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找出引起過敏發作的飲食原因。還有作息方面要求晚上十一點前務必就寢,越早睡復原越快。
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患者居多,最小一出生就有,如果及早治療,讓免疫力增加,適應外在環境,通常到十歲就完全好了。當然也有十多歲才發作的病人,通常持續治療到三十歲就能痊癒,一旦過了三十歲還會發作,就算是相當難治療病人,這一類大多是無法配合治療或壓力很大,合併氣喘等其他問題。
中醫認為皮膚問題與脾胃等臟腑都有關係,因此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初期患者,濕熱型病灶要先健脾利濕,藥方中可以加入蒼朮、白朮、白蘚皮、蛇床子等;症狀較嚴重者多加可以清熱的黃芩、黃柏等。到了後期皮膚變乾,再加入養血潤膚的藥方,像是當歸、生地、白芍、陳皮來養血潤燥。
除了服藥之外,還可用中藥的活膚素代替一般肥皂,鄭愛蓮醫師表示,有些小孩子洗完澡皮膚相當乾燥,洗完澡以後可以擦點潤膚油、凡士林、橄欖油或甘油等油脂潤澤皮膚,減緩搔癢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年紀越大越難處理,有些病人先前治療使用大量類固醇,導致中醫治療時的會有反彈的現象,後來再加上飲食不正常,症狀一直無法減輕。這類患者要避免各種加工食品,包括冷凍食品,另外像是油炸、辣椒、花生、芒果、荔枝等食物都不要食用。
此外,保健之道還包括日常生活環境保持乾燥,避免塵蟎過多,還有要注意環境不能太熱,夏天適時開空調,才不會讓過敏症狀加劇。醫師建議偶爾帶孩子出門曬太陽,例如一早或傍晚是最佳時刻,出門讓小孩子跑一跑、曬曬太陽發洩精力,自然能產生抵抗力,過敏問題就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