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育女經]教妳如何發現新生兒的疾病

從出生到生後4周爲新生兒期。新生兒來到人間,即脫離母體單獨置身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切*自己去適應新的生活,但他們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很容易出現疾病。如何發現新生兒已患病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觀察:   
      (1)
體態主要是觀察頭面、軀幹、四肢的外形。  
  
口角歪斜新生兒哭叫時兩側面部不對稱,一側口角歪斜,對側鼻唇溝消失,眼裂不閉合,可能

出生時因母親骨盆擠壓傷或醫院用産鉗傷了面部神經。如傷輕,幾周後可自愈。
  
唇裂和腭裂是常見的先天性面部畸形,可影響孩子吃奶和發音。唇裂可在生後36個月手術修複,腭裂應在23歲時手術修複。
  
頭大新生兒出生時頭圍超過36厘米,或頭圍大於身長的一半加10厘米,可認爲是頭大畸形,可能有先天性腦積水。
  
頭小出生時頭圍僅30厘米,或比胸圍小。
  
前囟門緊張正常時前囟門應低於顱骨的水平,並隨脈搏跳動。若平臥時,囟門隆凸,則表示有顱內壓力增高,可爲顱內出血或化膿性腦膜炎。
  
眼睑下垂新生兒出生後頭幾天,眼睛多是閉合,不睜開,幾天後才睜開。若睜眼後發現單側或雙側上眼皮不能上舉者,稱爲先天性眼睑下垂。
  
牙正常新生兒出生46個月開始出牙。若小兒在出生後不久在下颌處發現一兩顆乳牙時,因牙根不穩,易脫落掉入氣管,故應拔除。
  
舌如出現有節律的吐舌動作,可能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正常時新生兒口腔分泌物很少,若分泌物增多,應疑爲患先天性食管閉鎖。
  
喉鳴是一種在吸氣時表現出來的喉頭聲,似雞鳴,在俯臥位或抱起後消失,仰臥時增強。輕度時,對吃奶無妨礙,生後6個月左右消失。
  
頭部有難産史的小兒,出生後710天,頭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腫塊,隨肌肉移動,可能是産傷引起的胸鎖乳突肌血腫,頭可向腫塊一側傾斜,而下颌及面部則轉向無腫塊的一側,稱爲先天性斜頸。此病一旦發現,應立即治療。在家裏可用沙袋固定小兒頭頸部,使頭處於正中位,讓光源來自腫塊一側,小兒頭常轉向光亮處;在腫塊處進行按摩、推拿。久治不愈者,應進行手術治療。
  腹部正常時腹部平坦、對稱,隨呼吸而起伏。出生410天臍帶脫落。如臍眼有發紅、粘液或膿性分泌物,爲臍部炎症;若新生兒出生後2448小時仍沒有胎便排出,且伴有腹脹、嘔吐、腹部膨脹,腹部皮膚發亮,應疑爲有先天性巨結腸症;若新生兒臍部出現一圓形或卵圓形局限性腫塊,在哭鬧時突出,安靜時回複,指壓無痛,可能爲臍疝。臍疝不要急於治療,一般在23歲可以自愈。

  下腰背部如見皮膚上有毛發叢生或有皮膚小凹,或有脊膜膨出,可能是先天性脊柱裂,應及時治療。小兒尿床常與脊柱裂有關。

  生殖器男嬰出生時已可看到或觸及睾丸,如一側或兩側睾丸未降到陰囊,稱爲隱睾丸。新生兒期睾丸有自然下降的可能,故新生兒期不必治療,若幼兒期仍未下降,應手術治療。新生兒陰囊有大小不一,手電照之發亮,即患有鞘膜積液,若1歲後見張力增加,應手術治療。有的小兒見陰莖上或下有裂口,稱爲尿道上裂或下裂,可於學齡前手術修補,不要誤認爲女性生殖器。

  四肢較嚴重的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表現爲前足內翻,前半足不能外展,形似馬蹄,一經發現,應立即治療。

  (2)飲食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胃的上口肌肉松弛,上口肌肉容易發生痙攣,吃奶時容易吐奶。若出現持續性嘔吐,腹脹,嘔吐物帶血或呈黃綠色,體重下降,應視爲病態。

  (3)大小便小兒出生後24小時至36小時內應有胎糞排出,如無排出時,應考慮有無肛門閉鎖或肛門狹窄;若新生兒大便時啼哭,大便中含較多粘液、水分應警惕是由於致病大腸杆菌引起的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可以排尿,若超過2天不排尿,吃奶、飲水正常時,應去醫院檢查有無尿道梗阻或先天性腎不發育。正常小兒尿無異常氣味,若有鼠尿臭味,應疑及小兒患先天性苯丙酮尿症。

  (4)哭聲新生兒可因饑餓、口渴、尿布濕或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而哭鬧。若哭聲無力或哭不出聲;或觸摸某部位哭聲加劇;或哭聲音調高尖、短促等均應考慮爲病態。


~~本文擷取自台灣社群論壇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