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寶生病時的食療五方

2012-12-05 親子天下專特刊    文/陳念怡 整理

12顆蘋果+3顆小番茄+75g花椰菜1   

吃對食物彷彿幫寶寶打造一層防護罩。孩子發燒、腹瀉、喉嚨痛、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該吃什麼?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免疫力總有高低起伏。當寶貝生病時,最令爸媽困惑的往往是,「生病該怎麼吃?」。以下提供五種常見疾病的飲食原則,藉由吃對食物,幫寶貝解除不適,也有助於早日復原。

 

對症食療1:發燒了,怎麼吃?

幼兒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加上本身對病毒及細菌的防禦能力薄弱,很容易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發生高燒現象。首先,幼兒發燒時,胃口往往不佳,不要勉強進食,但務必多補充水分。飲食要以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少量多餐為原則。

除了溫開水外,中醫也推薦稀飯上層的米湯(俗稱「糜」),內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熱量,且容易被腸胃吸收,有助於維持寶寶的生理機能。其次,清蓮藕湯、綠豆粥,或草莓汁、柳丁汁、番茄汁等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汁,也能清熱退燒,幫助身體代謝有害的病毒或細菌。

 

對症食療2:腹瀉了,怎麼吃?

秋冬季節,小兒腹瀉相當常見。孩子年紀愈小,就愈需謹慎對待。

如果孩子症狀輕微,活動力正常,能吃能睡,就不要急著吃止瀉藥;一旦孩子全身無力、腹瀉不止、完全無法進食,就不能輕忽,務必及時就醫。

幼兒腹瀉時,應避免油膩的飲食,改以清淡為佳,避免刺激腸黏膜。在治療小兒腹瀉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米湯加少許鹽的淡鹹粥。新加坡大學也發現,許多腹瀉脫水的嬰幼兒無法吸收市售的補充液,施以米湯卻效果顯著。米湯既可補充營養,又不增加腸胃負擔,可說是腹瀉的最佳食療方。

如果幼兒呈現輕度腹瀉脫水,可補充「口服電解液」,避免嚴重脫水。但應避免飲用市售的運動飲料,因為內含糖分偏高,往往增加腸道內滲透壓的負擔,易造成腹漲。針對持續兩週以上的慢性腹瀉,吳建勳推薦可健脾胃、止水瀉的山藥粥;也可試試茯苓糕,能利水滲濕,減少腸道多餘水分。

 

對症食療3:喉嚨痛,怎麼吃?

咽喉炎是幼兒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若是沒有伴隨發燒、咳嗽等症狀,可能三天內就會痊癒。吳建勳提醒爸媽,不要隨便給孩子吃喉片、喉糖,因為這類產品剛含在口中會頓覺舒服,但含久了反而導致喉嚨更乾。還不如多喝溫開水、不冰的酸梅湯、檸檬汁、清蓮藕湯、蘿蔔湯,效果會比較好。

在修復上呼吸道的黏膜細胞時,維生素A、C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可以多讓寶貝攝取南瓜、紅蘿蔔、木瓜、黃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奇異果、草莓、葡萄柚、紅椒、綠花椰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提升免疫細胞抵禦入侵病毒的能力。

此外,日本民間仍流傳一道治喉痛妙方「醋漬冰糖金桔」:在「金柑甘露煮」(金桔加冰糖隔水燉煮)中加入黑醋,取少許加溫水稀釋飲用。由於黑醋含豐富的胺基酸和礦物質,可滋潤喉嚨的黏膜,同時具有殺菌效果。

 

對症食療4:異位性皮膚炎,怎麼吃?

每逢季節交替,患有先天性過敏遺傳體質的小朋友免不了東搔西摳,甚至抓到皮破血流。

吳建勳在書中提醒家長,除了避免讓孩子吃烤、炸、辣、蛋、海鮮等容易引發搔癢的食物外,平日不妨多攝取清熱解毒的食物,減少過敏機率。

最簡單的做法莫過於菊花普洱茶,泡普洱茶時加幾朵菊花,就能清肝退胃火;或清煮苦瓜湯,不加排骨,煮好後加少許鹽即可;或黑豆、綠豆各半加水煮爛,加點糖,就能達到解毒消炎的作用。

 

對症食療5:氣喘發作怎麼吃?

台灣地區氣喘兒高居亞洲之冠。吳建勳指出,許多家長總以為,當孩子長大後,氣喘就會自動好轉。事實上,如果在青春期沒治好,恐會影響發育,導致身體瘦弱或長不高。在加強食療方面,他建議氣喘兒多吃茯苓糕、山藥、蓮子菱角湯、杏仁茶等,可除濕、增加氣管抗病力。針對容易咳嗽氣喘的孩子,他特別推薦山藥甘蔗湯。做法是,甘蔗一節削皮切小塊,加山藥一塊,加水五碗一起燉煮,滾沸三分鐘即可。

 

◎參考資料:

《育兒中醫智慧》(吳建勳著/康健出版)、《親親寶貝免疫力》(吳建勳著/自然風出版)

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5348

384260_506947842657387_1724623894_n

 

 

1003867_600627569959646_185571554_n

 

 

397681_10151348085636030_1668138513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