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 我想跟您分享「誤會」這件事!
關於將自己的想法好好表達這件事,我一直在學習。對自己夠不夠瞭解,語言能力好不好,肢體、表情對不對,有沒有考慮到表達的情境,都是影響表達能不能正確傳達自己的意思的因素!
當然,聽我們說話的人是誰,他有沒有預設立場,也很重要!
我幫助的孩子,常會有詞不達意、答非所問的現象,也常有誤會發生。
譬如,我有一個孩子,表達的強度常常過強,「我媽真是個瘋婆子!」可能他只是想要表達「我不喜歡媽媽管我!」但是媽媽雖然瞭解孩子講話方式了,有時候還是會認真,情緒反應就會出來。
又譬如,孩子說:「你想吃飯!」可能是想表達「我想吃飯!」
再譬如,孩子被老師罵的時候,一逕傻笑,可能讓老師更生氣,這有可能是孩子太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傻笑。或者,傻傻地笑,根本就是孩子的一號表情,他不太會產生其他的表情。
我再把層次拉高來談,當雙方語言能力都很好的狀況下,還是會有「聽不懂,講不清」的現象,因而產生誤會。
通常這時誤會產生,是因為講的人與聽的人都帶著情緒,有些狀況是因為講或聽的人,本身心智理論能力不佳,對自己的認識不夠。
譬如,一個人因為工作的關係跟人吵架,回到家之後,餘怒未消,碰到家人就大聲講話,容易將生氣的矛頭轉向家人,或者引起家人不高興,因此產生口語衝突。
又譬如,一個人常帶著自我挫敗的信念,他會「收集」其他人對他批評的證據,哪怕一丁點也不放過,回過頭來支持自己的挫敗信念。
再譬如,有些情緒或思考,需要比較多的時間醞釀,但是現代人急,還沒想清楚就出口,就容易說錯話。
被別人誤會我們的意思,我們要學習解釋。只是,很多狀況下,誤會是難以澄清的,有可能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或對自己的瞭解不夠,或是他人有預設立場,這時,也有可能造成越描越黑的現象。
那麼,沒辦法把誤會澄清,就放下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