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教養專家----
腦力問答
Q:
什麼是「全腦開發」或「右腦開發」?
A: 什麼是「全腦開發」或「右腦開發」?該讓孩子上這類才藝班或買教材回家使用嗎?
研究發現,大腦是左右同步發展的,孩子在探索環境時,各式經驗就已經開始刺激大腦的發展,且左右腦同步進行。坊間有些才藝班標榜先開發孩子的右腦,才能帶動左右腦平衡發展;或是天才都以右腦思考,開發右腦才能啟發創造力,其實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可證明。
所謂的「右腦開發」機構,大多聲稱讓孩子開發右腦,以圖像方式快速學習,可累積大量的知識庫。事實上,這是運用圖片速記的原理,訓練孩子記憶。不過,光是記憶並不代表能理解,即使累積了資料庫,孩子仍無法將知識串連起來,意義不大。
坊間流行的「可開發右腦」的各類型教材,也是強調以圖像方式學習,讓孩子瞬間記憶,學習大量知識,但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學習是潛移默化的,孩子主動探索,就能幫助大腦神經建立連結,達到學習效果。透過圖像的提示與重複練習,孩子雖然容易記憶,但快速記憶的結果也容易忘記,這樣的過程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學習。
林佩蓉表示,近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天才的共同特徵不是「智能」,也不是「以右腦思考」,而是「創造力」。創造力需要左右腦並用,也就是除了涉獵知識,還要有創新求變的思考力,兩者都非常重要。因此,孩子不需要變成擅長記憶的背誦高手,而是應該隨時保有好奇心與探索動力,勇於嘗試創新的想法,多元思考。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過程中,孩子可以觀察、體驗,甚至學習到人際互動,這些都能自然的促進大腦發育。此外,孩子天生就喜歡探索生活周遭的一切,父母若可以陪他實地觀察、摸索,比在教室看著圖片死記更能開發大腦潛能。
Q:
寶寶的大腦學習有關鍵期嗎?
A: 從研究中得知,老人,甚至癌末病人,給予新的刺激,他們的腦部都還會長出新細胞、新的連結,以因應新的學習,尤其是在掌管學習和記憶功能的海馬迴。研究不斷發現新證據,大腦的終身學習是可能的,大腦終其一生都有再生的能力,也有產生新連結的能力。因為大腦終生都在學習、都在產生連結,所以也沒有真正的起跑點,隨時都可以是學習新技能的開始。
基於這些年研究大腦的證據,可以說學習,其實沒有所謂的關鍵期。所謂關鍵期是指,只有在這個期間才能學會這種能力,超過這段期間就沒辦法學會。但是,大多數學者都同意,會有學習的敏感期,的確有些能力在某些年紀學起來相對來說是最容易的。例如,在語言的學習,一、兩歲之前的小孩,對語音、語調的學習,的確要比大人敏感,而這個能力會隨著成長逐漸減弱。「三歲定終生」的說法太過絕對,即使從小給孩子接觸一些訊息,讓他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因為熟悉而比較容易,但如果父母因此急著在孩子小時候強迫他學很多東西,過多的學習造成的不快樂、過度壓力,反而讓學習變得更慢,甚至產生抗拒的心理,適得其反。
Q:
為孩子做大腦皮紋檢測,聽說可以提早得知孩子的發展優勢,可信嗎?
A: 假如他們是測手上的指紋,去解釋大腦皮紋,以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從科學角度來看,是無稽之談。因為小孩的指紋是四個月大就發展出來,大腦皮紋則是七個月大才分化,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所以不太可能透過測驗,就知道孩子未來適合做什麼。
根據目前的大腦神經科學研究,更是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皮指紋可以判斷腦量。即使有一個儀器能直接看到大腦皮紋本身,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大腦皮紋可以預知孩子的未來發展。
若從多元智能的角度來看(透過長期對腦傷病人的研究,推論人的腦部有好幾個區塊是獨立運作,掌控不同能力的發展,所以每個人有多元智慧,如音樂、數理等),皮指紋測到的是腦部的橫斷面,在檢測結果中表現較好的智能,有可能只是屬於早期發展的區塊,而表現不好的,則可能是發展進程較晚的區塊。
每個人智能發展的速度不同,也會受到後天刺激的影響,很難單從一個檢測結果去論斷什麼是優勢智能或弱勢智能。
其實任何一個職業,都需要全腦很密切的互動,也許展現出來的結果,有人空間能力強、有人語言強。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測量顯示出,大腦的大小或皮紋的長相,與他們的某些能力有相關。孩子的發展會同時受到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影響,且幼童時期各方面還在持續發展;畢竟教育是長期養成的過程,先天特質不是絕對的,後天的教育和努力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如果能讓孩子獲得好的啟發,自然可以多元的發展。
~~轉貼好文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