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個表達性詞彙,分析幼兒語言發展




 




 




 




對大多數兒童而言,正常的語言習得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輕易地完成每個階段語言習得里程碑的發展,由發出「一ㄧㄚㄚ」/「ㄉㄚㄉㄚㄅㄚㄅㄚ」等聲音或音節,說出第一個詞彙(如:嬤 、 爸爸),接著說出兩個詞彙的話語(如:媽媽,泡),再說出簡單的語句(如:媽媽泡ㄋㄟㄋㄟ),進而說出更長、更複雜的句子(如:「奶奶講故事,講大象,講長頸鹿,不要講大野狼,不要講老虎。」)。




 




 




家長可聽取觀察孩子的詞彙,分析幼兒語言發展。




 




據每日郵報報導,國外科學家們羅列了25個小孩必會詞語,涵蓋了玩具,食物,動物等等多方面,小孩說話說的晚的通常被認為可能是聽力不佳或者自閉症等等跡象。




 




25個單詞或詞組是最常用的也是應該最早學會的,Leslie Rescorla 教授稱如果小孩在24月內不能學會這25個詞語可能就是晚說話者。對於晚說話者如果孩子發育一切正常的話,家長不必恐慌,不過如果到了2歲半說單詞還覺得困難的話,家長可能就要考慮帶孩子去接受語言治療了,千萬別讓孩子拖著這種狀況一直到三歲。




 




以下是科學家們列出的25個最常用也是應該最早學會的單詞或詞組:媽媽、爸爸、寶貝、牛奶、果汁、你好、球、是的、不是、狗狗、貓、鼻子、眼睛、香蕉、餅乾、汽車、熱、謝謝、洗澡、鞋子、帽子、書、沒了、更多一點、再見(Mummy , Ddddy , bdby , milk , Juice , hello , ball , yes , no , dog
, cat
nose eye , banand ,
biscuit , can, hot , thank you , bath , shoe , hat , book , all gone , more and
bye bye)




 




另外,有相關研究顯示,小孩子平均可以掌握150個左右的單詞,不過75225之間都是正常的,而如果在50以下的話可能就有問題了。




 




語言治療師表示,很多家長開始注意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常常都是在他們已經到了某個年齡,卻還只能說出少數幾個詞彙而已,或是幾乎沒有說出任何可辨認的詞彙。




 




事實上,說話遲緩幼兒/遲語兒(late talker)的鑑定標準之一,即是在2歲時尚未發展出50個表達性詞彙。語言障礙兒童因為詞彙量較少,而且常常都是限於日常生活中較常使用的高頻詞,因此他們在說話時常出現過度使用「這個」、「那個」、「東西」等所謂的多功能詞彙。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可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刺激幼兒語言發展的遊戲




1.
模仿發音真有趣




幼兒在生活中會花許多的時間在聆聽以及學習上,尤其會從時常聽見的聲音如ㄇㄚ、ㄆㄚ、ㄅㄨ等簡單組合音節開始。約在4~6個月時,因為餵食副食品的關係會讓幼兒開始接觸餵食時會發出的聲音,幼兒也將開始理解這是吃飯的聲音並且對環境音產生辨識甚至熟識。




 




建議媽咪可以多和幼兒說一些簡單的單字,緩慢且反覆的提醒他,甚至可以結合物品,讓他對語音與物品產生連結與記憶。




 




2.
兒童歌曲帶動唱




媽咪可以幫幼兒選擇旋律輕快、簡單的兒童歌曲,有時也可以自編帶動唱,增加和幼兒互動的機會,甚至是幫歌詞做一些代換,例如生日快樂歌的歌詞,關鍵字可改成幼兒的名字,並且在唱到他名字時指他自己。




 




3.
音效豐富的玩具吸引幼兒注意力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上面有開關、按鈕的玩具,不同的按鈕會有不同的聲音,聲音種類越多,幼兒對他的好奇心以及興趣就會越多,同時提醒媽咪,玩具沒有固定的玩法,幼兒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套玩法,不需要硬性規定他該如何使用玩具,而是以引導與配合的角度去觀察幼兒玩玩具的過程。




 




4.
隨時來首搖籃曲




相當喜歡韻律感以及音調起伏的幼兒,非常喜歡唱歌遊戲,媽咪可以三不五時就哼哼唱唱,讓幼兒隨時都能浸淫在音樂的薰陶中。




 




5.
學動物叫聲 認識音節組合




對聲音很好奇的幼兒,建議媽咪可以製造各種聲響(自製或是有聲書等),提升幼兒對不同聲音的認知。一開始媽咪可以先從汪、喵、呱、咕等母音加子音開始,並且帶幼兒去認識每一個發出這種聲音的動物,實體或書本上的都可以。接著可在進階到生活中的環境音,例如喇叭聲、救護車、公園中的交談聲,都是可供幼兒學習的絕佳來源。




 




6.
介紹生活事件與物品




在為幼兒介紹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時,帶動作很重要喔!媽咪可以在做動作的時候順便講解給他聽,例如換尿布、丟垃圾、吃飯、洗手…等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細節,都可以邊做邊解釋,反覆聆聽也將加深幼兒的印象。




 




7.
拍手、點頭




當幼兒到9個月左右時,便可連結動作及語言的意義(例如說再見會揮手);11個月左右,媽咪更可和幼兒玩「交換遊戲」,例如拿AB,一開始帶著幼兒做,等到將來他自己做卻做錯時,家長再適時的予以糾正。




 




語言治療師表示,學語過程中應保持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的學習力與吸收能力都上升。但應避免在進食中玩耍、並且在生活中多給幼兒語言刺激的來源,幫助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