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順其自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之前有位版友在版上問到是否要糾正發音的問題,最近也有些家長問,我能不能幫助孩子語言的表達。




 




人際互動很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語言」,所以,我要幫忙孩子,一定會涉及到語言的理解與表達。




 




我當然沒有語言治療師專業,不過,也都可以看到某種程度的效果。下面這幾個重點,是最近讀到的一本書其中一個章節的摘要,我非常認同,提供您參考!




 




語言表達的部分,要在互動的架構下,以非語言溝通為起點,依序訓練有意圖的聲音、子音與母音的組合、單字、多字。




 




大人在過程中要「跟隨」著孩子的興趣,呈現適當的語言,以協助孩子溝通。




 




我們要瞭解聲音的發展,據此發展成訓練的優先順序,並使用選擇性增強的原則來增加發音的頻率。




 




譬如,我們要訓練「ba」的音節,我們要選擇可能包含下列單字的活動:「bubbles,
ball, balloon, bottle, baby, and bath
」。




 




混合使用提示、行為塑造、撤除的程序,讓聲音慢慢趨近於語音,變成單字。




 




我們要訓練的是自發性的語言,因此,孩子出現的字要切合情境,最好是他正在進行的有興趣的動作或事物,讓孩子的表達具有意義。




 




當孩子的表達有錯誤,只要示範正確的表達即可,不需糾正。小心孩子累積的挫折感,會讓他失去表達的動機。




 




讓孩子自然地模仿,不需要刻意為了教導孩子,而不斷重複單字,例如:「I I」、「want want」、「juice juice」。




 




我們要清楚認知孩子目前的程度,慢慢根據發展里程增加難度,並且常以正確的方式(包括:發音、字的排列)重述孩子的表達,並在孩子表達後讓孩子的表達產生意義。




 




大人的態度不能急,要等待,等孩子表達再進行後續的動作。




 




當然,ASD的孩子當中,有部分無法產生口語,這就可能必須與其他專業合作,教導非口語的表達系統。




 




語言理解的訓練原則,與語言表達一致,皆要妥善使用行為改變的法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