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教養專家~~惱人問題




孩子吃到不愛吃的東西就馬上吐出來,怎麼辦?




 




Q:孩子一歲十個月,他只要吃到不愛吃的東西,就會馬上吐出來。我們告訴他,想吐的時候要先跟爸爸媽媽講,或吐在垃圾桶,但都沒有用,也因此打過他,但他似乎不怕。而且他在吃東西時,我們要給他吃下一口,他都不吞下再吃,而是把嘴裡的東西吐出來,再吃下一口。請問該怎麼辦?




 




A:孩子吃到不愛吃的東西就吐出來,是挑食現象。就像大人一樣,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對食物出現好惡。父母可先觀察:孩子是吃了哪些食物之後吐出來?種類與頻率又是如何?




 




若孩子是選擇性的攝取某些食物,只吐出少數幾樣食物不吃,屬輕微型挑食,父母可用其他營養成分相等的食物代替。有時孩子會出現暫時性挑食,一時之間不想或不敢吃某些東西,父母只要過一陣子再鼓勵他嘗試,也許哪一天他就願意吃了;儘量別強迫他進食,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並讓餐桌上的氣氛變得不愉快。




 




最需注意的是嚴重型挑食。請觀察孩子吐掉食物的種類多寡,當種類太多,甚至某一大類的食物都拒食(例如蔬菜類、肉類),將會影響他的健康。為了改善挑食問題,建議如下:




1.飯前不吃零食,不用飲料充當白開水,以免影響正餐進食。




2.改善食物氣味與口感;透過裝飾(例如在食物上做出可愛的圖案)、菜色多樣化,增進孩子食欲。




3.製造愉快的用餐氣氛。




4.如果是口腔觸覺敏感型孩子(例如對過冷、過熱或纖維高的食物敏感與排斥),每天進行口腔減敏按摩。另一個減敏方式,則是改變食材質感,例如肉的纖維較長,孩子咀嚼很久還是吞不下去,父母可用較細的絞肉替代,做成漢堡排,減少孩子咀嚼的困難。(林麗娥
專業保母、曾榮獲九十七年台北縣優質保母獎)




 




 




 




為什麼兩歲的小孩這麼黏人?如何讓他自己玩?




我的小孩兩歲了,每天只要醒著就黏著我,做什麼事非要我陪在旁邊,否則就鬧脾氣。請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如何讓他自己玩?




 




由依附到獨立是個逐步養成的歷程,發展的快慢因人而異。孩子對世界感到好奇,希望多些自主的探索,但又擔心離開照顧者太遠可能不安全。這就好比在學騎單車,既想自己駕馭,又擔心在一旁扶車的人放手而摔車,倘若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被放手,緊張害怕的情緒難保不使我們對扶車的人鬧脾氣。




 




由前述歸納可知,要讓孩子穩健的邁向獨立自主,需把握住三個重點:1.提高孩子獨立自主的動機;2.讓孩子處在安心狀態下;3.耐心、漸進式的邁進。




 




我們可以準備讓孩子感興趣的玩具與活動,提高他的動機;接著由他的主動參與,我們逐漸從活動中退出,不干涉孩子的遊戲方式,只在一旁陪伴,適時反映所看到的狀態(如:「我看到○○拿了一塊積木疊上去」、「○○用綠色把葉子的地方塗滿了」)及稱讚他獨立自主的態度與行為(如:「哇~~○○正努力的把積木疊起來,越疊越高了」、「○○能夠自己完成圖畫耶,真厲害!」)




 




當孩子已能穩定的在大人單純陪伴的狀況下,獨立自主的活動時,我們便可提出下一階段的挑戰。如:「你現在是個能夠自己玩遊戲的小哥哥(姊姊)了,我到旁邊去做點事,三分鐘後會回來看看你,是不是還能這麼棒的自己玩遊戲。」隨著孩子穩定度的提高,我們再逐步拉長時間即可。(何采諭
臨床心理師、兒童繪本作家)




 




 




每天讓寶寶玩得很累,晚上就會很好睡,這樣對嗎?




Q:每天讓寶寶玩得很累,晚上就會很好睡,這樣對嗎?




 




A:三個月大的寶寶,有七成可以一覺到天亮,有三成卻不是這樣。




 若寶寶玩得太累,到晚上或睡前還在玩很瘋狂的遊戲,很容易將興奮的情緒帶入睡夢中,反而睡得不安穩。專家建議:




一、外出聚會、活動在白天進行,傍晚或晚餐後及早結束返家,讓孩子有時間沉澱情緒;




二、睡前兩、三個小時不宜讓孩子玩得太劇烈或做激烈運動,因為會讓身心太活躍,反而不想睡;




三、晚間宜安排安定和緩的活動,如晚餐後散步、睡前泡澡、說故事、聽音樂、聊天等,並建立睡前儀式,比如洗完澡就躺在床上唸故事書,接著關大燈,讓寶寶可以預期接下來就是睡覺時間。




 




 




為什麼要給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閱讀?嬰幼兒真的看得懂書嗎?




Q:為什麼要給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閱讀?嬰幼兒真的看得懂書嗎?




 





A:類的寶寶,早在媽媽肚裡六個月大時,聽覺系統就已發展就緒,不但能聽見
爸爸、媽媽的聲音,還包括他們聽的音樂。「及早聽見爸爸、媽媽的聲音」,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必要條件。不但能幫助孩子的聽覺系統學習日後的語言系統,也讓寶寶在出生後,能立即與爸爸、媽媽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




 




出生至兩個月大的寶寶,在共讀的階段裡是屬於「聆聽者」。換句話說,唸書給他聽的最重要目的是:養成聆聽的能力和習慣。至於唸什麼書給這個時期的寶寶聽最好呢?




 




只要是父母喜歡的書,就算是婦女雜誌或商業雜誌都沒關係。最重要的,他是要聽到你的聲音,那愉悅、又充滿語言韻律和節奏的聲音!當然,假如你還能在「唸單」中,加入一些帶有韻謠的書或小詩,那就太好了。




 




「韻謠」的文字特性和書寫結構,會舒緩「唸者」的速度,強調出語言的個別特質,同時在聲音上的和諧度最能安撫嬰兒的情緒。此外,這段時期裡,因為孩子的反應不明顯,成人較會以連接、不間斷的方式,來為嬰兒朗讀,這正好能讓新生兒接觸和聆聽語言的特質。




 




雖然寶寶的聽覺系統已相當成熟,但他的視覺系統並非如此。他只能看見三十公分內的距離,看不清楚小細節。他對黑白色彩的視覺力還不錯,但對其他的色彩辨識力可不好。




 




除了不具有對「深度」的覺知,也還無法純熟的雙眼並用。所以,具體的「書」能派上的用場並不是「看」,反而是「聽」。那麼這個階段的親子共讀「能」如何進行呢?




 




抱嬰兒共讀:坐在舒適的搖椅上,或是用枕頭支撐住身體、坐在床上,然後在用雙臂環抱住嬰兒的同時,以一隻手撐拿書,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看見你的臉和嘴型。




 




朗讀時的聲音運用:變化朗讀時的速度、句型、音高,有時也可刻意強調出某些重要字彙。然後仔細觀察嬰兒如何以自己身體的動作,像是動手、搖腿等,來回應你唸書的速度和韻律。最重要的是,你要回應孩子的肢體反應,像是:「你喜歡聽這段呀……」成人這樣的觀察和回應習慣,能幫助孩子日後發展「聆聽和表達」的語言能力。




 




何時唸:在嬰兒清醒或在餵奶時唸書給他聽,都是絕佳的共讀時機。甚至他睡著了,你都能繼續唸。因為只有在這段時期,嬰兒清醒時和睡著時的腦波,並沒有太大差別。




 




 




兩歲小孩愛賴床,我上班都要遲到了,怎麼辦?




Q﹕寶貝現在兩歲,早上常常叫不起來,還會生氣、哭鬧,常因為如此讓我上班遲到。看他這樣有時讓我很心疼,我試過很多方法都時好時壞,該怎麼辦?




 




A:看起來您在兼顧上班和孩子需求間失去了平衡。當您順著孩子的生理時鐘,而打亂了上班步調,您勢必很著急,但又捨不得孩子配合您的行程,真是難為了!




 




嬰幼兒睡不飽必然會鬧脾氣,這點務必請您諒解。對孩子來說,睡飽是成長的基石,而且干擾孩子的生理節奏,更會影響他的安全感和自主性的發展。因此,您的首要之道是讓他有規律的睡眠。想一想:他需要多少睡眠時間?醒來到完全清醒之間的緩衝又需要多久?以此來回推孩子晚上的上床時間,隔天一早您才能從容出門。此外,與您分享兩個方法:




 




 1.以「雙手」或「過渡性客體」來喚醒孩子。三歲孩子開始經歷「嬰幼兒期的依賴」到「兒童期的獨立」的轉變過程,此時他會特別依戀一些物品,稱為「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s),例如,玩具動物、毛巾、毛毯或孩子自己創造的物品。在他想睡覺、疲倦、不舒服時,他會把玩它,把它當成媽媽的補充包、替代品,讓自己的情緒平穩。您可以在早晨時以您的雙手按摩、撫摸孩子的身體,並輕聲呼喚他的名字,或是把他的過渡性客體放在他手上,告訴他:「熊熊跟○○(孩子的小名)說早安」、「熊熊要跟○○玩」等,好像是一邊玩一邊讓他醒來。




 




2.以孩子喜歡的東西或事情,吸引他的注意。例如,他早上都會喝奶,您可以說:「喝ㄋㄟ‧ㄋㄟ囉
!」若是他喜歡聽巧虎的兒歌,您可以說:「巧虎在等○○,你要自己放,還是媽媽幫你呢?」當孩子起床時能看或做自己喜歡的事物,心情自然愉快些。




 




願您與孩子都能帶著微笑迎接美好的一天。(黃倫芬
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




 




 




孩子說話粗魯無禮,怎麼辦?




Q:孩子說話粗魯無禮,怎麼辦?




 




A:我家女兒四歲,和人說話很粗魯,動不動就罵「好笨!」「真遜!」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連最基本的禮貌,像是「請」「謝謝」也不願說出口,我們擔心這種不友善的行為影響她未來的社交能力……




 




禮貌,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背後所代表的「尊重」。得宜的禮貌,不是僵化的應對進退,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重要標記,是友善、誠信、寬容等價值觀的根本。研究發現,無禮的孩童人際關係較差,學業表現也相對不好。只有透過切身體驗,孩子才會明白說話有禮的重要性。




 




 孩子有時候說話無禮卻不自知,年幼的孩子尤其如此。笛飛兒指出,四歲的孩子處於比較關注自己的階段,也就是學理提到的自我中心期,不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時,爸媽可以先從他的行為挑出一件正面的小事加以肯定,再提醒他,如果能使用禮貌用語會更好。你可以這樣說:「小妤剛剛說話,都有看著別人,好有禮貌喔!如果小妤可以說:請幫我拿一下杯子,我覺得小妤『就更有禮貌』喲!」提供具體、可立刻執行的行為,孩子將有明確的目標與動力。




 




 孩子表現無禮時,父母要用溫和的口氣,明確告訴孩子他哪裡做錯,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確的。你可以跟孩子說:「剛才那樣很沒禮貌唷,下次記得說『抱歉,借過。』」但是務必在私底下糾正孩子的行為,不要在其他孩子或大人面前指出錯誤,否則會傷到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蔡穎卿《在愛裡相遇》一書中提到:「任何人都不需要過度瑣碎的規定,但需要一個好的身影來跟隨。」孩子學習禮貌,不是光靠父母口頭要求就能奏效,而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在心懷感激時跟對方說聲「謝謝」,該誠心道歉時說聲「對不起」,讓孩子在生活中受到感染,就能自然運用出來。




 




 如果孩子經常受到尊重的對待,自然也會用有禮的方式對待他人。在一種正向支持的氛圍中,孩子更容易把尊重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模式。




 




 引導孩子有禮行為的另一個方法是,提供反覆練習的機會。不妨動員家中所有成員共同參與,製造大量的練習機會,先解釋為什麼這個技巧很重要以及使用時機,討論這些禮儀對人際互動造成的感染力,以及他人的反應帶給你的感受。你可以說:「得體的舉止可以贏得友誼,因為可以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讓孩子深刻感受到守禮的重要性。




 




 改變孩子行為最簡單且有力的方式是,在他表現良好時,立即給予獎勵。具體描述孩子做對了什麼,讓他知道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能為他人帶來好心情,增強孩子的有禮言行。




 




 




小孩子很愛說話,如何請他適時的「休息」一下呢?




Q:小孩子很愛說話,如何請他適時的「休息」一下呢?




 




A:孩子愛說話,基本上是好事。但愛說話到令父母頭痛,問題往往在於「不該說話時說話,或是說了不該說的話」。為能讓孩子掌握說話時機,孩子必須學習兩道功課:一是自我覺察,能夠察言觀色到聽者的反應。二是自我控制,能夠將說話這件事,收放自如,該說就說,該停就停。下列四點關於孩子愛說話的因應策略,提供父母參考。




 




 一、投手捕手好默契。父母可以善用引喻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適當的說話就像棒球場上,投手與捕手間的默契。說的人就像是投手(孩子),他必須能夠看得懂捕手(父母)的眼神、表情、手勢或動作。例如當對方點點頭,他可以繼續說;但是如果輕微搖搖頭,他就應該休息閉口。




 




 二、料理達人阿基師。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讓他知道說話這回事就像廚師做料理一樣。說出來的話就像是一道一道菜,如果要讓聽的人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菜就要出得剛剛好。出一道菜,休息一下,讓客人細細品嘗。




 




 三、腦力激盪運用轉移。如果孩子還是說個不停,可以適時請孩子喝喝水、吃水果;或當下請他做一些家事;或請孩子把要分享的話用筆寫下來;或父母適時離開現場;或直接告訴孩子「換我說」,並向他強調「一次只能一個人說」。




 




 四、愛說話與樂於分享。孩子很愛說話,並不表示他的自我控制煞車出了問題,有時也是一種喜歡與人分享的特質。或許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想要跟我分享許多事,但我想好好享受你剛剛說的話。所以,現在你可以先安靜休息一下。」(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孩子認為大人偏心,該怎麼辦?




Q:孩子認為大人偏心,請問該怎麼辦?




 




A: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最多的愛,孩子抱怨父母偏心是很常見的困擾。針對這個難題有以下幾個解決方法: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偏心」是難以避免的。父母本來就會因為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而有不同的對應方式,孩子也會因此與手足比較,所謂完全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要父母能認清這個現象,當孩子抱怨父母偏心,就不會急著反駁,願意去聆聽孩子的心聲,更有耐性的與孩子分享不同對應方式背後的理由。




 




二、父母應當尊重孩子自己物品的所有權,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界線與空間:年幼的弟妹要取用兄姊的物品,或要加入兄姊的遊戲時,都應先徵得兄姊的同意,而不是在父母主導下,強迫年長的孩子忍讓或分享。當一個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且擁有安全感,就不會這麼關注父母是否偏心。




 




三、邀請孩子一起照顧弟妹:孩子不一定喜歡照顧弟妹,但多數的孩子都會樂意幫父母的忙。父母可以把握這一點,設計符合孩子能力的任務,邀請孩子一起協助照顧弟妹。例如:看顧弟妹、指導功課、陪伴玩耍等。在邀請過程中,必須是以邀請而非指派的態度來與孩子溝通,同時跟孩子說明這件任務的重要性,增加孩子協助的動機。當然也別忘記在孩子完成後,針對整個過程給予肯定。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之處,父母與其將心力擺放在應對行為的公平性,不如儘可能引導孩子在家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協助孩子在差異中發展出與人合作的能力。(黃柏嘉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http://www.parenting.com.tw/QA/QAList.action?idTyp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