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解除問題,讓寶寶一夜好眠




 




文/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




 




嬰兒晚上睡不好,原因有很多,加上嬰兒睡眠行為,可能潛藏著危機,這些都是父母應當了解的,僅以本文提供父母親處理嬰兒睡眠問題之參考。




 




Part 1 醫師這麼說




嬰兒安全睡眠




美國國家孩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指出,研究顯示成年人與嬰兒同睡一張床,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不安全的。但是每年約有數百萬個嬰兒,與他們的母親睡在一起,以往如此的做法在美國是相當普遍的。由於嬰兒與父母同睡越來越平常,因此我們應該更重視其安全問題。




 




同睡的危險




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反對嬰兒與成年人同睡,主要的依據是1999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估計美國每年至少有64個嬰兒死亡,主要是由於與他們的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同睡一張床。但有另一些研究顯示,若嬰兒是單獨睡在自已的嬰兒床內,母親可能比較不會採用母奶餵食。然而研究不斷發現母奶確實比牛奶更令孩子健康。向來,多數兒科醫生會告訴父母,如果要與嬰兒同睡,需要確認沒有人使用酒精或藥物,並且確認嬰兒是仰臥,不要吸菸,也不要使用羽毛被。以上各項對睡眠中嬰兒可能就比較安全。




 




嬰兒安全睡眠的建議




1.確認嬰兒是仰臥的。




2.避免使用柔軟的床面、枕頭及鬆動的床罩。




3.確認嬰兒不會陷在床墊和床架之間,床與牆之間,或者床與其他家具之間。




4.如果成人抽菸、喝酒,或者使用會令人嗜睡的藥物,則需避免與嬰兒同眠。




5.不要把嬰兒與另一個夜裡可能會起來爬行的孩子放在同一張床裡。




6.無論是不是與成年人一起,嬰兒絕不能睡水床、躺椅或者沙發。




 




嬰幼兒常見睡眠困擾的原因




夜間流汗




晚上睡覺時,因躺著不動,而嬰幼兒皮膚散熱快,容易多汗,所以常發現睡得滿頭大汗、汗流浹背,甚至連衣服、床單都濕透。這種情形並非身體虛弱盜汗,反而代表衣服太多太緊、棉被太厚,或是屋內的空氣不流通之故。




夜間哭鬧




孩子夜哭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肚子餓、腹脹甚至腸絞痛,其他如發燒、尿床、天氣悶熱等,都會引起夜哭。如果抱起來仍然持續哭鬧不停,奶也不喝,尿布也沒濕,也沒發燒,就應請醫生治療,而需要考慮身體上疾病造成。




白天過度刺激




6個月以上的寶寶,夜間哭鬧原因則常因情緒、身心等因素所引起,如白天受到異於平常的刺激,導致夜裡驚醒,例如運動量過多、生活作息改變,給予過度的興奮,導致身心疲乏。此種夜哭,只要塑造安靜氣氛,幾天後就可轉為正常。




白天太少運動




每天最少應有12小時的戶外活動,抱著孩子到附近綠地或公園走走,或讓孩子看看街上汽車、行人,以及琳瑯滿目的商品櫥窗,都是讓寶寶夜間安睡的好方法。




 




嬰幼兒睡眠困擾何時應該就診




透過仔細觀察嬰幼兒睡眠狀態,可以瞭解嬰幼兒身體是否健康,正常嬰幼兒是入睡後安靜,呼吸輕柔而均勻,頭部可有輕微出汗,臉色自然舒展,有時面露微笑表情。但是如果出現下列異常現象,則往往是疾病徵兆,應該立即就醫診治。




曾有呼吸問題或雜音的表現




如果有打鼾,有雜音的呼吸以及睡眠中止等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潛在的睡眠疾患,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停止,上呼吸道阻抗症候群等。




困難入眠或無法持續睡眠




造成嬰幼兒睡眠困擾的原因,可能與行為因素,例如對上床睡覺的抗拒;醫學原因,例如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候群、胃食道逆流,或者兩者合併。




不尋常或明顯的夜間驚恐




夜驚及夢魘在學齡前幼兒被視為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但若表現的太頻繁或持續太久,都可能是肇因於焦慮症或較嚴重的情緒壓力。




睡眠問題影響行為舉止




嚴格來說,睡眠可能影響孩子整體的功能表現。不足的睡眠可能導致嚴重的白天睡眠,造成神經生理行為的失常,影響行為、學習表現。




 




Part 2 爸媽這麼做




3要領‧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想要為寶寶培養建立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培養規律的睡眠時間 規律的睡眠時間可以幫助嬰幼兒培養生理時鐘,減少睡前哭鬧、或因精力過於充沛而無法入睡的情況發生




2.建立良好的睡眠步驟 於睡前進行34種舒服且安靜的步驟,如:沐浴、按摩、睡前故事、換上睡衣、唱首兒歌等,可有助於寶寶培養睡時情緒,減少入睡所需的時間,並且睡得更安穩!




3.學習自我舒緩入眠 將寶寶在有睡意卻還沒入睡前就將寶寶置於床上,目的是使他獨自入眠、使其建立自我安撫、睡眠的能力。如此一來,若非因尿布濕、疾病等因素,發生夜間驚醒的情況,寶寶就應有再次獨自入眠的能力。不只能解決睡眠問題,更可增加寶寶將來獨自面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10大原則‧優質睡眠訓練




台灣的父母通常是與孩子同睡,覺得這樣寶寶較有安全感,也較不會對幻想的事物感到恐懼、或有夢魘與夜驚的睡眠問題等;但是,國外文獻卻明確顯示與父母同睡的孩子,容易造成睡眠問題的比例偏高。如何及早訓練孩子能獨自面對自己的睡眠,應是每一位父母必需正視的課題。列出以下原則供參考:




【原則1】佈置舒適的睡眠環境




舒適的環境,是寶寶睡得香甜的前提。應該事先為寶寶佈置能夠感覺既舒適又溫馨的睡房,並在入睡前及睡眠中確實了解寶寶的睡眠環境是否舒適、安全。




【原則2】養成正常的清醒睡眠週期韻律




清醒睡眠週期的習慣養成,需要從小開始才能收到較佳的效果。原則上通常在寶寶出生滿6週大後,睡眠週期模式就會較為規則,此時正是開始父母訓練協助寶寶調整晝夜區隔,建立良好清醒睡眠週期的時機。




【原則3】睡眠環境能夠聽到父母的聲音




要安排寶寶獨睡,首要在睡眠環境中建立安全感。寶寶可能會因周圍環境的變化,有不安的表現;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聽見父母的聲音,使他清楚地知道父母就在附近,而對於寶寶在白天平時情緒反應,也要有所回應,讓寶寶知道父母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原則4】房間是最佳睡眠環境




要培養孩子有適當的睡眠習慣,千萬記得不要將睡房當作遊戲場所,也切勿當作處罰孩子,甚至關禁閉的場所。這樣孩子才能對於睡房有正確的功能認識,在每天晚間進入睡房時都能夠滿懷期待的心情,如此自然能塑造一個溫馨的環境。




【原則5】留下一盞小夜燈




入睡時特別在寶寶房間留盞小燈,並且開著房門;當寶寶醒來哭泣或者作惡夢驚醒時,記得不要將他帶到大人房間,應該陪寶寶留在自己的房間內,並向寶寶說明房間是最安全的。




【原則6】睡眠環境有心愛物




寶寶學習自行入睡並無最適合的年齡與否,但寶寶有時會對某些事物感到無名的害怕,尤其是經由電視、故事書、甚至是自己幻想出來的角色,再加上黑暗的房間,更會加深對睡眠與黑暗連結的恐懼,因而導致不敢自己睡。建議父母可以寶尋找一項可供寶寶安撫的心愛物,跟寶寶說明它會在夜間陪伴、保護他。




【原則7】睡前洗澡510分鐘




在睡眠前給予寶寶一個溫水澡,能夠提供輕鬆舒緩的氛圍,使得全身筋骨肌肉緊張的狀態得以放鬆下來,皮膚因溫水浸泡而使得毛細孔張開,有助於排汗,並且使血液部分集中於皮膚周邊,以上情況都易引起寶寶想睡覺的心情。




【原則8】全身乳液按摩1530分鐘




2002年發表於《發展與行為兒科學雜誌》的一篇研究指出,在睡眠之前給予按摩的嬰兒,會在8週大時,表現出較為恰當的清醒睡眠週期變化,並且會分泌較多用來調節睡眠的褪黑色素。研究結論認為應該及早對嬰兒施予睡前按摩,有助於睡眠韻律的建立。




【原則9】建立晚間睡眠例行習慣




首先將睡眠的時間確立成為一種常規,每天晚上都在同一時間將寶寶帶入睡房中,之後以一些就寢儀式來幫助寶寶睡眠。例如睡覺前刷牙、說故事、唱兒歌、聽輕音樂、道晚安。此一固定進行的儀式,會使得寶寶有進入睡眠前的準備,擁有更多的安全感,覺得睡眠本身是固定、可預期的。




【原則10】放心讓寶寶有獨睡的機會




有些父母雖已為寶寶準備好屬於自己的小床,但遲遲沒有讓寶寶自己睡,原因在不習慣跟寶寶分開睡,而擔心寶寶獨睡的種種問題,例如餓了、哭了、甚至不呼吸了。但需要理解的是,親子同睡一張床,其實很容易降低彼此的睡眠品質。因此,父母應該先給自己充分信心,相信寶寶隨著成長、腦部功能的成熟,可以有能力獨自在夜間入睡。




 




能夠看著的寶寶安詳的睡著,並且一夜夜的長大,媽媽的心中想必充滿喜悅與欣慰。提醒每一位辛苦育兒的新手父母,應該透徹理解睡眠對於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影響,切實從小為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但也要同時了解常見的嬰幼兒睡眠困擾,以及應當尋求醫療協助的時機。如此,寶寶的聰明健康、活潑自信,以及優質的睡眠必定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媽媽寶寶雜誌http://www.mombaby.com.tw/baby/detail.asp?sn=07050800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