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嬰幼兒學手語 親子溝通更無礙,6個月大可開始






在嬰幼兒尚未學會說話前,無法與家長或親人有效溝通,僅能依賴哭泣來吸引注意,希望有人能猜出他的需要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但其實每個寶寶在不會說話前都懂得利用手勢跟肢體語言做為溝通方式,因此嬰幼兒手語是讓寶寶利用與生俱來的能力達到最有效率的溝通工具,我們現在就請專家來指導家長,如何透過簡單的手語建立和寶寶溝通的橋樑,並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基本介紹

嬰幼兒手語跟成人手語不同處在於嬰幼兒手語著重於日常單字,且需要配合口語發音,最早可從孩子6~7個月學坐以及手部肌肉逐漸發展時開始練習,至3歲前孩子尚未熟練用口語發音這段期間效果最好,除可活動手部肌肉外,也能藉由抓、握、觸、碰等動作,讓末梢神經更為活絡,練習的過程可從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開始,進入有興趣的實體東西,最後可練習無實體卻最常聽見的詞彙。




注意須知

選色鮮豔:可選擇顏色較多且鮮豔的物品,或觸摸搖晃會產生聲音的玩具或布書,達到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目的,學習意願也較強烈。


融入生活:父母可將嬰幼兒手語融入生活中,例如:在出門穿鞋時就用手比出穿鞋的動作,隨時的使用手勢配合口語發音,會讓教學的過程變得比較輕鬆自然。

遊戲配合:在遊戲與讀故事書時加入手語,也可讓寶寶在學習嬰幼兒手語時更為投入,並記得隨時留意寶寶比出的手勢,因為剛開始寶寶的手勢或許不是很標準,所以比較容易被忽略。

不要強迫:除了上述方法外,若寶寶沒有學習意願時,例如寶寶正在哭鬧或專心玩耍時,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練習過程




基本需求

建議開始時可從「還要」、「吃」跟「ㄋㄟㄋㄟ」這3個字開始,因為這3個字是寶寶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容易比的3個手語字。




ㄋㄟㄋㄟ

「ㄋㄟㄋㄟ」的動作就是手握拳,做出舒展按壓的動作,就像擠牛奶一樣。




還要

「還要」的比法為五指相互觸碰後,雙手手指再相互輕啄的樣子。




做法

1.
可讓孩子坐在適合的椅子上,把香蕉拿給他吃,趁他在嚼食的時候,再觀察孩子的反應,確定孩子目光和家長有接觸,並投以還要的眼神時,家長可比出還要的動作,並口語詢問寶寶「還要嗎?」


2.
接著拿起香蕉持續餵他,可持續重複幾次,甚至增加為「寶寶,還要香蕉對嗎?媽媽再餵你哦。」讓寶寶學到香蕉這個詞的發音和意思。




洞悉興趣

若看到孩子已經初略學會基本的「還要」、「吃」 跟「ㄋㄟㄋㄟ」等手語時,就可再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孩子有興趣的實物,例如:「貓」、「花」、「書」等手語。






手放兩頰旁,以中指、無名指碰大拇指往外拉,像是在拉貓咪鬍鬚的感覺。






「花」的動作為一手五指相互觸碰,自鼻子右下方移至左下方。






「書」的動作為五指先併攏,雙手




做法

1.
將孩子常見的物品洗成相片,或圖卡給他看,用口語對他說明這是什麼,一段時間後,孩子會對有興趣的東西伸手抓或會笑等反應。


2.
選用孩子感興趣的物品,再邊用口語,邊比出手語,用詞彙讓他練習,等孩子熟悉後,可在講話中把他有興趣的詞彙及手語加入,並以重點式提高音調的方式比出手語。




常聽詞彙

當學習實體詞彙後,家長可進階至概念性的形容詞,例如:「漂亮的」、「真聰明」等手語。




漂亮的

「漂亮的」為五指併攏遮住半臉,將手自臉部順勢往下劃過,並將五指握住。




真聰明

「真聰明」就是中指和大拇指觸碰置於右眉頭上,接著把手朝外翻轉。




做法

孩子表現很好時給予「真聰明」讚美,如:原本孩子不喝水,但有天拿水壺喝水,家長可給予讚美,並比出手語,透過經驗讓孩子了解並熟悉。




專家說




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 潘俊伸

6
個月大的嬰幼兒是開始進行親子手語的好時機,因為此時幼兒會認人、認熟悉的物品,對於人的表情及存在會有明顯的反應。到了7~9個月大時,可做較精緻的動作並開始模仿大人的聲調,與幼兒進行手語會更有成就感,但要注意別操之過急,給幼兒過多要求甚至責罵,會造成幼兒退縮,反而得不償失。




嬰兒手語家族 吳致賢

嬰幼兒手語跟成人手語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嬰幼兒手語著重於日常單字且動作需緩慢些,另外比手語的方式可以加入創意自由發揮,但重點是要有一致性,才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若對嬰幼兒手語溝通有任何疑問可以上網查詢www.aili.com.tw




文摘至96/04/16蘋果副刊




http://tw.myblog.yahoo.com/jw!djE2wJKWGRbLHx_qi0vBebj2/article?mid=11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