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吵,小吵,小小吵



/洪淑青


左右姊妹在幼兒園唸不同的班級,那是她們一天當中唯一分開的時間。每當她們情緒低落或是遇上傷心事時,就會主動到姊姊(妹妹)的班上,尋求短暫的安慰。

記得她們在大班下學期時,有一天放學,我到zozo的班上,準備接她下課,卻不見她的蹤影。老師和同學都和我一起找尋zozo,後來我們在yoyo的班上找到了她,情緒低落的zozo因為媽媽晚來接她,正紅著眼睛哭泣著,yoyo拿著面紙擦拭zozo的眼淚,還拍拍她的背,給予溫暖的安慰,這一幕讓我印象很深刻,原來她們姊妹之間是可以互相取暖的。


但別以為這樣情感深厚的雙胞胎姊妹,在家裡也是如此,她們不但沒有在外面彼此噓寒問暖的柔情,有時還多添了許多令人不解的吵架事件。我不知道是小人類比較不懂如何收拾情緒,還是她們生氣的理由太多元化?總覺得左右姊妹吵架鬥嘴的理由很「陽春」,就像是一碗四十元的陽春麵,裡頭什麼都沒有,只有豆芽和幾片肉絲而已。
若一早起床後,她們就開始上演爭吵戲碼,那麼今天肯定是「吵架日」,而我們夫妻倆就得開始無力地演出勸架戲碼。

我苦中作樂,仔細分析左右姊妹吵架的原因,應該可以分為三大種類,一是為身體碰觸而吵,也就是說她不小心碰到我的手,但我覺得那是「打」我;或者是她從我身邊走過,腳不小心勾到我,但我覺得她在「踢」我……諸如此類,還有靠近我叫做「撞到我」、摸摸我叫做「用力打我」、看著我叫做「瞪我」等誇張的解讀手法,真是讓我們夫妻倆難以消受、難以解決。


因為身體的感覺很主觀,很難界定一個人的痛覺,所以只能盡量鼓勵她們提高寬宏大量的雅量,降低超敏感的觸覺感受度。



五歲五個月的yoyo畫自己和zozo吵架。

有一種吵是為了爭寵而吵,為了誰在爸爸媽媽心中最有分量,或是誰在媽媽面前最可愛、爸爸面前最有想法,這種爭寵之吵,常常在大人誇獎其中一人後,另一個就開始蠢蠢欲動她的爭吵計畫,準備和對方來一段因嫉妒而來的順口溜。


這樣的吵架常常讓我們夫妻在處理時格外小心,因為雙胞胎年齡一樣,互相比較、較勁的味道濃厚,爸爸媽媽需要多一點勸架技巧。不過最好在吵架之前,先打一針「愛的預防針」,稱讚她的同時,也要稱讚另一個她。


預防針當然不保證完全有效,就算是我們做得多麼地公平,她們還是覺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對勁。有一次,我參加了左右姊妹幼兒園的戶外教學,上車前yoyo突然尿急,在戶外很難找到廁所,於是我讓她蹲在大自然洗手間,不好意思地尿尿著。


已在巴士裡的zozo看到這一幕,以為媽媽只和yoyo一起研究大自然,所以哭喪著臉告訴我:「妳只在yoyo的班上。」像這樣因爭寵造成的誤會,實在是多得不勝枚舉。

最後,還有一種為吵架而吵架、為鬥嘴而鬥嘴的爭吵,吵架的理由更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妳剛剛說什麼?怎麼不告訴我?」、「我沒有說什麼啊?」、「明明就有!」、「哪有啊!」、「我聽見妳對媽媽說……」,媽媽回答:「沒有啊!」、「就是有!」……姊妹倆就像是在參加辯論社一樣,為吵架而吵架,為反對而反對。這些理由總是讓人聽了火冒三丈,連勸架都無從勸起,很巧的是,這種吵架常常發生在密閉式空間,像是車子、房間裡。

記得一個冬日溫暖的假日,我們滿懷期待,準備和家人到動物園郊遊。那個早上,左右姊妹一起床就是個「吵架日」,好像三種類型的吵架都輪番上陣,在屢次勸架無用之後,我暗示她們,如果再做無謂的爭吵,恐怕會取消動物園之行。


她們並沒有多注意我的暗示(也許以為根本不可能),還是不停地放縱自己的情緒,於是我取消了這天動物園之行,理由是:「我怕妳們到動物園還會繼續吵,這樣會影響其他人出去玩的心情,所以我們不要去了。」


然後,我在她們面前打了幾通電話給家人,一一向家人婉拒這次的聚會。


那個早上,她們完全嚇到了!原來爭吵會讓家人這麼不舒服,兩人之間吵架要付出的代價這麼大。


還有一次,我們受不了兩個女兒多日來的爭吵,決定那一週與她們淡淡相處,不對她們有過度的關愛,我們做出沉默的抗議。


我記得那一週她們一起睡、一起洗澡、一起牽著手進校園,爭吵的頻率大大降低,或許那時候她們發現,非得一起組一支自衛隊才行啊!




朋友常問我:怎麼營造雙胞胎之間的情感呢?我的作法是灌輸孩子「生命共同體」的觀念,也就是說要讓她們覺得「她們是同一國的」,這和前面提到的「筷子學」,是一樣的意思。所以當孩子為了玩具展開爭奪大戰時,我會告訴她們彼此先溝通一下,如果溝通不良,媽媽才會介入,她們得學習如何說服對方或是妥協。如果依舊找不到平衡點,我通常就直接收起玩具,告訴她們:「一起玩才好玩,如果不一起分享、一起玩,如果溝通不好,是不適合一起分享玩具的,那就直接收起來,兩個人都沒得玩。想一想,妳們要玩兩種玩具,還是一種都玩不到?」用一種口訣簡言之,就是:「一起分享共同有,互相吵架都沒有。」

雖然我知道手足爭吵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相處的練習,我也常常安慰自己或是告訴其他家長,「手足本是吵架的練習對象,不經一番吵架功,焉得友誼撲鼻香。」兄弟姊妹似乎得在家裡學習如何從原始的鬥嘴功,晉升到高級的溝通能力,人際溝通課程從小就在小家庭裡悄悄開課。雖是如此,在人際課程開課的同時,我還是希望左右姊妹知道,爭吵會讓其他人感到不舒服,與其動口吵架,倒不如動口練習溝通,這才能真正學習到提升人際關係的方法。


左右愛/亂語
yoyo
問:「媽媽,為什麼妳有這麼多兄弟姊妹,我們卻沒有?」
我說:「除非媽媽多生幾個小孩。」yoyo又說:「那不用了。」(4.9ys


本文出自:《吃愛的孩子》/皇冠文化 ~~擷取自姊妹淘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