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教養專家~~情緒篇




一歲半的兒子很粗魯、常摔東西、弄傷別人,怎麼辦?




 




Q:您好,我兒子一歲半,每次和其他孩子玩耍時,總是喜歡拉扯別人的頭髮、推打或用指甲抓人,不高興時這樣做,高興時也這樣做。我試過制止他,但沒有用,我們家的人常因為和他一起玩,也搞得全身傷痕累累。更糟糕的是,不管他拿到什麼東西,就是使勁的往遠處或地上丟,因此家裡的東西幾乎沒有一樣是完整的。對於他這些情形,我真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辦……




 




 




A:一歲半是開始探索環境的年紀,由於孩子理解力的不足以及力量控制能力尚在發展,容易出現出乎大人意料的動作,像是撞牆、用力向後倒在地上,或是傷害別人的咬人、拉頭髮等。這並非「暴力」行為,而是孩子正從這些動作中,學習人際互動及動作控制。




 




父母常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但「制止」反而是「鼓勵」了孩子。對一歲半的「大腦」來說,孩子會認為「得到注意」,因此行為變本加厲!還記得有位父親制止孩子向後退,卻讓孩子摔下樓的悲劇嗎?減少孩子不當的行為,可從以下幾點開始:




1.預防:當孩子舉起手要打人,我們應立刻抓住孩子的手,將他的手慢慢放下。等情緒穩定,我們可以給孩子抱抱,讓他知道打人得不到鼓勵,安靜才能得到讚賞。




 




2.忽略:如果孩子做出在地上打滾或用力跳躍等不具傷害性的行為,我們可以不理會,等到孩子發洩後再給予安撫。讓孩子知道奇特行為不會吸引注意,靜下來才會獲得關注。




 




3.教導:帶著孩子做正確的互動,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




 




4.體能消耗:每天應讓孩子有大肢體活動時間,像是公園、運動場,都是很好的選擇。




 




別要求一歲半的孩子在咬人後要說「對不起」,因為他只知道說完「對不起」就不會被限制行動,而不會知道「對不起」的真正含意!(張旭鎧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職能治療師)




 




 




不順孩子的意就亂發脾氣,怎麼辦?




 




Q:我家弟弟很愛發脾氣,只要不順他的意就生氣,說反話,比如「我討厭媽媽」、「討厭阿嬤」,有時還會丟東西。當下我們通常不予理會,事後再跟他說,他會認錯。但這種情形還是每天發生,該拿他怎麼辦?




 




A:當孩子期待落空時,會失望,轉而生氣,這是很自然的情緒。只是當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時,就只能藉由攻擊對方、自己,或毀壞物品以發洩情緒。告訴孩子他錯了,是不夠的,因為他還是找不到方向。所以當他發脾氣時,可以這麼做:




 




一、幫助他說出真正的情緒:例如「媽媽不能帶你去公園玩,我知道你很失望。」「阿嬤不讓你騎腳踏車,你很生氣,媽媽了解。」




 




二、讓他知道何時可以滿足或找替代品:例如「等明天天氣好,就可以去公園。」「天黑了,不能騎腳踏車,但你可以玩玩具。」




 




三、幫助他學習適當表達:有時孩子完全無法溝通,怎麼安撫都無效,讓他自行冷靜也是一種方式。但別讓他覺得你不要他了,因為這是孩子最害怕的事情,這樣只會加重他的焦慮。此時不妨跟他說,例如「你現在真的很生氣,氣到說不出話來。等你想說時,再告訴媽媽你在氣什麼。媽媽等你喔!」若他願意說,一定要認真聽,告訴他,這樣很棒。「玩具是讓你玩的,不是丟的。如果一定要丟,可以丟抱枕,或撕這些紙。然後再告訴媽媽你在氣什麼。」事後陪著他一起收拾。




 




適當的情緒表達有助於安定情緒,營造穩定的環境,對孩子也很重要。因此建議:




● 說「不行」前,先同理他的心情,如「我知道你很想……,可是……」




● 生活規則要一致,不隨意更改。




●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守信用。




 




 




 




小孩很愛哭,怎麼辦?




 




Q:我女兒非常愛哭,我試了很多方法都無法奏效,怎麼辦呢?




 




A:幼兒在三歲前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所以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等待有人協助他。隨著語言發展漸趨成熟,就要幫助孩子改用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孩子哭鬧時,你可以說:「深呼吸,用講的,我相信你做得到。」或示範:「你可以說:『媽媽,請你幫我。』媽媽就會幫忙。」在孩子試著用語言表達時,就立即給予肯定和回應。




 




 有些孩子因為天生氣質堅持度高,或情緒反應度強;或者發現用哭可以操弄父母得到注意力,就會習慣用哭解決問題。這時父母要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哭哭沒有用;用說的,媽媽就會幫你。」如果孩子繼續哭泣,就完全忽略他。




 




 父母的反應要堅定、明確,讓孩子清楚感覺到:自己選擇說或哭,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後果。父母的猶豫同情或煩躁生氣,都會增強孩子哭泣的行為。




 




 有些孩子會用長時間的哭聲來折磨父母,迫使父母投降。如果孩子出現這種傾向,就要在孩子企圖開始操弄時,立即打斷處理,以免養成習慣。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教他深呼吸或喝杯水,必要時用暫時停止法來制止這個行為。




 




 如果上述方式都無效,父母可以帶著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示範適當的行為反應;然後用代幣制度給適當的行為獎勵,若有哭泣行為則扣點數。(張黛眉
賽斯身心靈診所臨床心理師)




 




 




 




我孩子總尖叫不停,怎麼辦?




 




Q:我兒子一歲八個月大,很固執,要怎樣就怎樣,只要不高興不是哭就是持續尖叫。我試過轉移他的注意力,但效果愈來愈不好;也試過拍打他的大腿,但他哭得更大聲。怎樣才能改掉他尖叫不止的習慣呢?




 




A:一歲多的孩子會鬧情緒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如生病、疲累、肚子餓);也可能是因為孩子較自我中心(因同理心發展尚未成熟),無法完全遵從父母的指令而引發情緒反應;或因為想博取父母的注意;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感受到情緒壓力和困擾;再加上此年齡的孩子受限於語言能力,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需求,因此,孩子容易出現負向的情緒或行為表現。




 




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可以遵循以下方式:1.在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前,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2.了解孩子情緒/行為背後的原因及意義(平日即需仔細觀察孩子的情緒/行為反應習慣);3.接納孩子的情緒(記得「每個人都會有情緒」);4.協助孩子處理情緒(設法讓孩子平靜下來,例如帶孩子離開現場,或抱緊孩子避免孩子因躁動而無法安靜);5.協助孩子說出需求或協助孩子辨識情緒(引導孩子說出「我好想睡覺」、「我好生氣」、「我好難過」等);6.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鼓勵孩子練習(孩子平靜下來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及需求,並尋求協助)。




 




若孩子的情緒/行為一直無法有效的被處理,則建議父母尋求兒童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




 




兒童的情緒發展其實從出生就開始了。幼兒藉由觀察模仿及經驗學習發展出自己的情緒調適能力。因此,父母要能即時意識到孩子所發出的情緒表達訊號,並對孩子的需求給予立即且適當的回應,才能培養孩子穩定的情緒及良好的調適能力。




 




 






http://www.parenting.com.tw/QA/QAList.action?idTyp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