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一個享受天倫樂的現代父母




 




                           專任輔導教師 李麗真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裏,家庭成員的互動是保守而有固定模式的。所謂「大孝尊親」,意指著子女對父母權威的服從與百依百順,也因此形成「順」與「孝」常同指一事。順是孝的前提,弗順則不能孝。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管教,完全得之於童年的經驗;父母視之為「理所當然」,子女縱使心性疑慮亦「無語可問蒼天」。




 




因此,昔日的父母和子女對自已所扮演的角色縱使頗多疑慮,但都相當清楚;可是在現今社會變遷的歷程當中,面臨價值觀念漸有混淆不清的趨勢,許多父母都慨嘆「父母難為」,相同地,許多為人子女也有話要說,他們感覺父母「其實您不懂我的心」。於是兩代之間在行為、態度、觀念上的差距,造成令人難以理解的「代溝」問題;導致親子之間的溝通困難,子女自暴自棄行為的不斷發生,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  




 




雖然青少年問題增加,青少年本身固然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但為人父母者卻必須勇於面對現實;因為青少年心理與行為健全與否,建立在家庭功能是否彰顯的基礎上。適切的管教方式與態度,不僅有助於親子間溝通問題的消弭,更有益於子女人格、行為的正常發展。以下是個人的幾點建議,可提供關心自己切身問題的父母以為參考。




 




一、視子女為一完整的個人,承認他們有發展的潛力:親子之間有衝突存在,原因之一是父母親認為子女不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需要他們保護與照顧。可是青少年階段的孩子總喜歡有自己的主張,不願老是跟在父母的背後,更不希望父母始終將他們當小孩看待,衝突就常因此而發生。所以要消除衝突、解除緊張狀態的最基本作法,就是先把孩子當成一「完整的個人」,承認他們的看法有一定的價值,尊重他們有向上發展的潛能。




 




二、給予子女充分而適當的愛心與關懷:愛是子女所需要的,父母的愛將會讓子女有安全感;但應避免「愛之適足以害之」,而要考慮愛的適切性。愛應該是協助、鼓勵與支持,並非代勞、指揮或掌握。基於民主的原則,提供一個不具威脅性但富挑戰性的情境,以訓諫子女適應環境、解決問題的意志和能力。儘量接納子女對事情的看法,給予成功的機會,也教導其在失敗、挫折中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作到「積極但不苛求,溫和卻又堅定」




 




三、對子女務必一視同仁,並應因材施教:父母必須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可有所偏袒。因為父母的偏心,除了失去子女的信任之外,更易造成子女間的惡性競爭,企圖以討父母歡心為目的,忘卻自已言行的道德性與否?而且,雖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但依然會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專長或潛能、子女不同的能力,父母應加以重視。考慮子女之間的個別差異,予以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不做不適當的比較,避免子女間的相互猜忌或敵視,而有礙於手足之情的發展。




 




四、良好的溝通是親子關係成長的重要條件:愛是維繫親子關係的要素,和諧的親子關係,實質上是愛與被愛交互作用的歷程。父母愛護子女、關心子女,希望得到子女正向的回饋,同樣期待子女給他們愛的表示。問題在於,父母是否能將對子女的愛,表現得恰到好處?有時父母滿腔的關懷與愛心灌注在子女身上,非但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招致子女不滿的情緒,只因子女未能體會父母的愛究竟在何處?父母往往以「想當然耳」的主觀臆斷,誤認自已的作法對子女只有百益而無一害。因此,充分的溝通,瞭解子女被愛的知覺是相當重要的。




 




五、給予子女適切的成就期望,但勿加重其心理壓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需要有彈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固然無可厚非,但過度殷切的期望,往往造成子女心理上太大的負擔,反而不易發揮真正的才華,所以,心理學家的建議,對子女的學業成就給予「無條件積極關注」,明知孩子的學業成績表現中等,卻只表現關心與愛護,而不外加不當的壓力。甚至對孩子帶回家的成績單,總是以勉勵代替懲罰。使子女在沒有心理衝突的情形下,發展明確的自我觀念,充分發揮內在的潛能,逐步邁向自我實現的光明坦途。




 




六、在升學的路上,扮演最佳的諮詢服務者與精神的鼓勵:教育普及的今天,大部份國中畢業生即刻面臨升學高中、高職或五專的抉擇,而絕大多數的高中畢業生也幾乎以升入大學為首要目標。升學是教育歷程的自然結果,但在盲目升學主義的導向下,一般家長卻視升學為社會地位的裝飾品,一味地要求子女達成父母心中未完成的心願。升學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應該讓學生有作決定的權利,為人父母僅需以過來人的經驗,儘可能蒐集多方的升學資訊,為子女作最詳盡的分析。子女的志趣與能力,應該是選擇發展方向的最重要關鍵。




 




七、尊重子女的隱私權:青少年都需要擁有屬於自己、不為人知的獨處空間,在這個小天地裏,享受自己的秘密生活。有些父母關心過度,惟恐子女在自己的保護之外受到傷害,於是過問太多子女的私事,未經子女答應而擅自拆閱他們的信件,偷聽他們打電話,過分干涉他們的交友情況,這些都會引起子女的不平與憤恨,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權利被忽視,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父母應學習如何尊重子女的私生活,保持一段適當的距離。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適時地讓子女體會父母的過問是愛護而不是干涉,是想要幫助他而不是牽制他。




 




八、學習耐心的傾聽並給予誠心的讚美:父母不可一味地否定子女的看法,要他們相信自己所看、所聽、所想的都是錯的,不切實際的。父母應學習站在觀眾的立場,支持他們的行動,以同理心的口吻與他們交換意見,於是子女也會注意到父母的關心,並希望在與父母的談話中獲得某些啟示。同時,父母應不吝於時時給予子女誠心的讚美,以培植信心,增進安全感,激勵自動自發的處事態度。




 




目前社會變遷急劇,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日漸式微的趨勢,但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的發展確實頗為重要。以上所提的這議,僅為父母的一些參考,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運用巧妙、存乎一心」,子女教養並非什麼大學問,而是一門最需親身實踐和履行的知識。身為現代的父母,必須具備現代的教養知能,作子女的良師益友,最後則是要作一個「與子女享有親蜜關係」的快樂父母。




 




適切的管教方式與態度,不僅有助於親子間溝通問題的消弭,更有益於子女人格、行為的正常發展




 




 




http://mail.dali.tcc.edu.tw/~guide/parents/p1.htm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我很喜歡下面這位精神科醫師講的一段話…




 




Mottron concludes that perhaps autism is not really a
disease at all—that it is perhaps just a different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that should be celebrated rather than viewed as pathology.




 




一般的魏氏智力測驗,無法測出自閉症兒童的真實能力…




 




That is because testing for intelligence in autistic
people is hard. The average person can sit down and take a verbally
administered, timed test without too many problems. But for an autistic person
with limited language capability, who might be easily distracted by sensory
information, this task is very hard. The most commonly administered
intelligence test,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WISC) almost
seems designed to flunk an autistic person: it is a completely verbal, timed
test that relies heavily on cultural and social knowledge.




 




使用不需要太多語言理解的Raven式測驗,自閉症兒童的表現有明顯提升…




 




Isabelle Soulieres, a researcher at Harvard University,
gave a group of autistics both WISC and the Raven test to meas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




 




 




~~ 好文轉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