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筆記] 2011.9.17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講座 @台中科博館第三演講廳
Pjung Hsieh
寫於 2011年9月17日 22:50
導論
1.
對過動兒的誤解,誤以為是教養方式錯誤,造成烙印效果。事實上ADHD是生理問題,無法靠教養解決,然而後天環境的處遇卻能影響孩子將來的心理發展健全度。
2.
三高:盛行率高(每12人中有1人)、治療效果高(80%~90%)、未就診率高(85%)→延誤就診率高是因為民眾資訊不足,然近十年來研究已有長足進展。
3.
牛頓、湯姆克魯斯、愛迪生、菲爾普斯、金凱瑞、貝比魯斯等名人都有多少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妥瑞氏症、學習障礙、閱讀障礙、ADHD、ADD等確診或被懷疑確診。
4.
Hyperkinetic disorder (ICD-10,
1992) 過動兒的男女比約3~5:1。
5.
診斷準則多半以ICD系統和DSM系統,而各國的不同標準差異亦導致各地盛行率的差異。
三大典型症狀:
1.
注意力缺損(Inattention)→通常到國高中才會被診斷出來,因為小學生時很安靜,但乖巧的表現卻和成績相違而被發現。→基本上智能是正常的→學業表現通常反映在長時間考試時無法表現良好,例如寫完第一面就忘了第二面,但第一面全對。→粗心、不注意細節。→在工作和遊戲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太會管理跟規劃自己的時間,例如作業都要寫到半夜12點。→會想要避免需要全神貫注的活動。→丟三落四、易分心。其實以上狀況一般人多少有一些,然而症狀到達明顯頻率大於一般小孩時,亦即符合6個診斷即可確診。
2.
過動(Hyperactivity)→坐不安穩、坐立不安
3. 易衝動
診斷:要找有經驗並且具備新知能力的醫生
1.
必須在7歲前發病
2.
持續6個月以上
3.
行為同時表現在兩個或以上的場所
4.
問題多半反映在學業和人際(因為行為干擾別人而被排擠)
5.
非其他發展性障礙(如自閉症或智能障礙)
6.
特徵:神遊
衡鑑:注意力的能力有評估的儀器,過動症狀的評估儀器尚未發展完全
1.
必須和家長面談
2.
必須有學生在校表現的觀察
3.
使用量表測驗和常模作比較
4.
單獨和孩子相處時孩子的面談反應
5.
智能測驗、語言衡鑑、職能治療評估
·
妥瑞氏症和ADD共病的機率是很高的;然而妥瑞氏症比ADD更容易治癒。
ADHD是腦部生理功能異常,glucose代謝能力顯著下降,前額葉控制衝動行為的能力降低(此為人類演化的重要基礎)。ADHD是因腦部發展較一般小孩遲緩,腦的厚度要一直到青春期發展程度才會漸漸追上一般小孩,此時有60%~70%的患者會穩定下來。然而相較於一般小孩,ADHD患者的運動神經元發展的速度反而有更好的傾向。
·
預後:過動症的遇後較好,注意力的部分則較差
青春期前是治療的黃金時機,若延誤治療、不治療的ADHD患者,成年後的治癒率僅有20%。沒有治療介入的患者,有40%的男性在16歲會罪犯下重大罪刑、52%會酒精或毒品濫用,少年監獄中有70%是ADHD患者,並且患者成年後無法克制消費衝動。若是在進入青少年之前沒有適當的治療介入,有50%的患者會有對立反抗的性格、40%有焦慮症狀、30%會物質濫用、20%會發展成憂鬱症。
·
藥物治療
1.
最新藥物已經沒有成癮問題,因為採用尼古丁萃取物(註:菸中有害的不是尼古丁),會成癮是和多巴胺成份有關。兒童古柯鹼就是ADHD治療藥物。因此切勿擔憂成癮問題而延誤治療。(註:有研究指出ADHD藥物會導致成癮,然而此類研究對象是老鼠,且施打劑量是人類服藥劑量的20倍。)
2.
純ADHD治療方式的效果:藥物=藥物+行為治療>行為治療>其他
3.
合併心理、社會問題的治療方式效果:藥物+行為治療>藥物>行為治療>其他(註:行為治療並非針對病患作行為治療,而是對家長或相關人員進行行為治療。)
4.
除Ritalin(短效型)、Conerta(長效型)含有多巴胺之外,Atomoxetine、三環抗抑鬱劑、Clonidine、Wellbutrin等皆已是常用上市藥物,不適應的藥物可以用其他藥物取代,因此不必擔心沒有可以使用的藥物。
(一個藥品要上市要花20年!)
不是一定要用要,但必要時一定要使用。用藥的標準以6歲為準。藥物治療可改善症狀,也可幫助腦部正常發展。若可以停藥,也一定會作後續追蹤。停藥後症狀不會更嚴重,但因為終止服藥,殘餘症狀會留下來,並不是他變嚴重了。
服藥初期有些人會食慾不振,體重也可能比平均正常值下降1.5kg。舊型藥物(利他能)較不易嗜睡,新型藥物(專思達)作用時效則可長達24hr。短效型藥物可能會有反彈效應,但長效型藥物就不會有了。根據長期研究大部分的病患服藥是對身體不會有影響的。
治療後,無論是孩子或是家人的生活品質都有明顯改善。有ADHD小孩的父母是用血淚走過來的心酸史,父母因小孩未受治療而離婚的機率為一般家庭離婚率的5倍。
·
營養素與食品
1. 根據許多文獻指出,平均說來n-3 PUFA對ADHD只有一點點的效用。若要使用可補充魚油,以提高細胞膜穩定度。
2.
目前為止沒有食療可以針對ADHD作有效改善。但過敏症狀會影響注意力,因此可以將過敏原降至最低來減緩注意力的問題。
·
目前採用多面向療法,根據bio-psycho-social model:生理層面依靠藥物治療、心理層面端視家人的處遇、社會層面則反映在學校生活。
·
近年國外亦有研究成人ADHD的盛行率,大約4%。講者的朋友本身即是從小被診斷ADHD,在三十多歲時卻成就斐然,然而她沒有接受藥物治療,這並不代表不治療長大後就會自己好,而是青春期是關鍵點,以及周遭環境對待患者的心態與方式為鑰。
病理成因:
1.
先天體質。根據研究,有70%的twins同時患有ADHD,亦即也有其他同卵雙生沒有同時罹患。其與是否為早產兒、是否有腦傷、農藥作用有關。教養並不是致病的因素,但教養會影響整個病程發展。
2.
不同胎的兄弟姊妹罹患機率較低,然而仍比一般稍高。
3.
基因。已找到某一組基因控制dopamine及norepinephrine deficiency的原因,目前在研究是否此組基因在ADHD的生產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上較少。
·
兒童人格的建立除了先天體質之外,還包含後天經驗,如老師、學校環境、家長、醫療資源等。ADHD的孩子真的很令人困擾,因此一定要治療。但是否要給予治療的處遇則端視孩子或家長的生活「功能」是否嚴重受損(例如:你是否很累?)
行為治療
1.
核心概念:做得好就給獎勵,小錯誤忽略它,嚴重錯誤再使用懲罰或剝奪的手段。「抓大放小」。
2.
小孩通常要經過藥物治療之後,才會有符合大人期待的對的行為,行為治療的配合也才容易生效。
3.
行為治療的對象是父母:練習!練習!再練習!原則就是建立一套遊戲規則,而規則之所以能建立是因為孩子相信你,所以必須經營一段好的關係,必須讓他信任你。方法可以藉由創造雙方的「快樂時光」:以孩子為主,父母不加以評斷和介入而只是陪伴孩子,父母讓自己只是個被孩子帶領的角色。
4.
雙重治療:協助孩子的功能恢復,並且不因為此病的生理缺陷否定他。孩子長期暴露在負面評價之下的影響是很大的。對這些孩子要實際去幫忙他,而不是只用講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