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兒童常見之腸胃問題                                        倪衍玄 醫師
 
嘔吐與溢奶:


二者之不同在於前者是大量,多次,常呈噴射狀,而且會影響體重的增加,後者一般而言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會發生嘔吐的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食物過敏,急性腸胃炎,食道狹窄,幽門狹窄等等。更值得小心的是許多非消化系統疾病也會發生嘔吐,例如腦膜炎,肺炎等等,故若有真正的嘔吐,應立即求診。


肚子痛:


可說是最常見的兒科症狀。許多小朋友有肚子痛的經驗,家長對小朋友肚子痛也常感困惑。會造成肚子痛的疾病也非常多,原則上愈靠近肚臍眼的肚子痛愈不重要,反之離開肚臍越遠的肚子痛越可能代表真正有生病。疼痛時間很短暫,程度不強的也較不重要,痛很久,很劇烈甚至會痛到由睡夢中驚醒的,都比較有意義。肚子痛時,還很想吃東西的也常常是較沒關係,反之若是肚子痛伴有厭食,活動力差就很可能表示患有重病。


兒童常見反覆發作的腹痛,如果疼痛不嚴重,位置在肚臍周圍,大多是功能性胃腸疾病;一般成人常見的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在學齡前兒童很少發生;十歲以上的孩童如果有反覆發作的上腹痛,且半夜痛醒,或肚子餓的時後特別痛的情形,尤其家中成人也有類似症狀,有可能是幽門螺旋菌造成的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經過胃鏡檢查後,適當的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急性腹痛,且疼痛劇烈時,就要小心了,除了一般的腸胃炎外,闌尾炎(俗稱盲腸炎)、胰臟炎、腸套疊、腸阻塞等等都是須要緊急處理的狀況,當伴隨著嘔吐(尤其含黃綠色的膽汁),發燒,腹部腫脹,疼痛劇烈時,應該馬上就醫治療。


拉肚子:


什麼是拉肚子?每天大便的量超過20公克/公斤體重才是符合嚴格的拉肚子定義。例如8公斤的嬰兒一天大便超過160公克才是拉肚子。但一般人在家中不太可能去測量大便的重量,故可以目測在尿布上的大便量粗略估計,此外大便性狀及次數有無血便也都是觀察的重點。原則上,嬰兒拉肚子最怕造成脫水,若有嘴唇乾燥,前囪門下凹等等症狀,即表示嚴重脫水,應立即求診。


當孩子出現了腹瀉的情況, 媽媽容易想到的是吃壞了肚子,其實會造成嚴重腹瀉的原因,是由病毒或細菌造成。 它們侵犯腸胃道,造成腸黏膜損傷,使水份從腸胃道流失,食物吸收不良,腸胃的蠕動也變得異常,因此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常見的輪狀病毒, 就是造成三歲以下兒童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原因。 其他還有許多病毒會造成腸胃炎, 有的也會侵犯呼吸道造成感冒的症狀,因此感冒與腸胃症狀同時出現。除了病毒感染外,有些細菌也會造成腸胃炎,例如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大腸菌等等,當便中出現血絲,黏液,或有高燒現象時,可能是得到了細菌感染,常常由不潔的飲水,或沒有完全烹調的肉類,蛋類,海鮮等等得到感染,所幸大部份的細菌感染,仍會自行痊癒,而病情嚴重,或年紀較小的嬰兒必須用抗生素治療。食物中毒在吃到污染食物的數小時內出現急性症狀,如果有多人同時發生,則食物中毒的機會就很大了。


治療腸胃炎的第一要務是預防脫水。腸胃炎可能造成的危險是脫水、腸阻塞穿孔、及嚴重的細菌感染,因此,治療腸胃炎的要務不是止瀉、止吐、止痛,以上的症狀雖然造成不舒服,但是以藥物控制這些症狀並不會加速腸黏膜痊癒,正確的治療是補充口服電解質液,以及適當的食物,如稀飯等以慢慢增加營養,尚在喝奶的嬰兒,依醫生的建議,可能需要換成無乳醣的奶粉。請記住: 治療腸胃炎的重點不是止瀉而已!


消化道出血:


解黑柏油一般的大便表示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的出血,而解鮮紅血便表示下消化道 (包括大腸、結腸、直腸)出血,多數是有肛裂,少數是大腸長息肉,無論是何種出血,均應立即就醫。


便秘:


小兒便秘是指大便性狀十分硬,並且可能一週只排便一至二次,排便時常會疼痛甚至出血。越在嬰兒早期發生的便秘越需要注意,但無論如何,應及早就醫解決此一惱人的問題。多數小兒便秘的病人是屬於“功能性胃腸疾病”,聽來有些難懂,其實就是指腸胃沒有特殊的疾病,只是功能不太協調,它是造成大部份孩童便秘,腹痛,或間歇性腹瀉的原因,常常造成家長的擔憂,其實只要經過醫師檢查,確定沒有嚴重的毛病,便可藉調整飲食,多吃蔬果及高纖維的食物、每天固定且充裕的時間如廁,及服藥來改善。但是一般治療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家長需要耐心與醫師配合,才能真正改善。


黃疸:


雖然新生嬰兒會有生理性黃疸,但是超過 2 周以上的嬰孩,或任何年紀的兒童,發現黃疸便不可以掉以輕心,觀察眼白部分是否泛黃為判斷黃疸比較可靠的依據,另外大便變白、茶色尿也是觀察的重點,皮膚的顏色會受到食物,如木瓜,胡蘿蔔,以及天生膚色的影響,並不是很準確。 黃疸常常反映肝病或溶血,兒童的肝臟疾病有肝炎、膽道閉鎖,先天性代謝異常等等,如果有問題應請醫師檢查並抽血檢驗,以把握治療時機。


嬰兒的營養需求:


熱量需求:


0-3個月,115大卡/公斤;3-6個月,100大卡/公斤;6至9個月,95大卡/公斤;9-12個月,100大卡/公斤;1-4歲,1250大卡/日,4-7歲:男生每日1700大卡,女生每日1550大卡。


食物來源:


嬰兒最好的食物便是母奶,母奶除了提供充足的熱量之外,另外還可提供其他營養及免疫球蛋白,如果無法哺育母乳,而以一般嬰兒奶粉補充,一般而言,亦可攝取足夠的營養,但抗體及鐵質的吸收較差,嬰兒在4個月以後便應開始添加副食品可以先從米粉,麥粉著手,原則上一次添加一種新食物,若有不良反應才易明白是何種食物引起。六個月以後可以添加蛋黃,但蛋白因較易引起過敏,最好一歲以後再食用。7個月以後副食品種類可以持續增加,到9個月以後奶類食物可以逐漸被固體食物取代,寶寶此時常開始長牙,對固體食物的咀嚼也發生興趣,一些嬰兒餅乾,麵包均可使用,一歲以後可以用半固體食物為主牛奶為輔,但應該注意的是,給予嬰兒的食物口味不宜太重,以免日後偏食,花生堅果類的食物仍不宜給予,以免誤入氣管,還有勿急切地強迫灌食,造成嬰幼兒對進食的排斥。


體重發展:


 請參見發展曲線圖,一般而言在第3到第97個百分比區間皆是正常。但是如果體重突然有驟增驟減時則應予以注意並求診。每個人體重受許多因素影響,如遺傳,環境等等,不必一味要求小孩的體重一定要高於平均值。現在的觀念是只要健康不要胖,所以重點在於體重是否遵循發展區線,都能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便何以了。隨便亂吃開胃藥只是徒然揠苗助長,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