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幼兒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幼兒入園初期常見的現象。目前“如何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已成為幼稚園、教師、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筆者將從幼兒分離焦慮的現象、影響入手,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著重對幼稚園工作及家庭工作兩方面進行剖析,探討克服幼兒分離焦慮的策略。




 




  分離焦慮---幼兒與撫養者之間分離時,往往會產生恐懼感和不良情緒。具體表現為飲食減少、睡眠不安、情緒不穩、少言寡語,甚至是拒絕進食。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它會造成人心態失衡,還會促發和加重許多疾病。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幼兒分離焦慮引起足夠的重視。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會降低幼兒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將來的創造力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在早期減少幼兒的分離焦慮對他能力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小班幼兒入園時的分離焦慮還是比較突出的。據有關材料統計顯示,在小班新入園人數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占15%,持續兩周的占65%,持續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見,解決好幼兒分離焦慮問題,對幼稚園、家庭、幼兒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研究證明,消除幼兒分離焦慮,有助于幼兒愉快地參加幼稚園組織的各種活動;有助于幼兒與教師及同伴建立良好的關係;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為了儘早克服幼兒的分離焦慮,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筆者在實踐研究中歸納了幾點分離焦慮的緩解政策。




 




一、幼稚園方面的措施




 




  幼稚園是幼兒第一次較正規地步入集體生活環境,對培養幼兒社會能力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幼稚園生活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一個關鍵轉折期。當幼兒走出圍著他轉的家庭,走進集體生活,開始他的新生活時,由於幼兒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幼兒新入園時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對初入園的幼兒而言,幼稚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幼兒心理上難免會有起伏跌宕。他們一生中最大的“分離焦慮”往往就是這時產生的。由此可見,幼稚園的工作至關重要。




(一)創設輕鬆愉快的物質環境




1、庭院戶外活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生來就是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圍繞“玩”是幼兒的天性,為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增添戶外活動環境的自然情趣和魅力。日本幼稚園注意把一些遊戲設施、器材與自然環境很好的融合起來。如“大樹周遭的攀登架”、“樹上懸掛的繩梯”,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中自由娛樂。它與機體的快感相聯繫,可消除緊張狀態,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2、活動室佈置




 




  根據新入園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需要,精心佈置活動室和設置活動角。在活動室牆面上可貼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讓牆面說話,調動幼兒的興趣。面對眼前花花綠綠的世界,可以暫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提供新穎、豐富多彩的玩具。現代家庭中常見的電器、桌椅、床鋪、小廚房等,原材料不一定要真實,但需存在。這些設施能使幼兒體驗熟悉的生活環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有利于緩解分離焦慮。




 




(二)幼兒教師應採用的方案




1、感化幼兒




 




  分離焦慮是幼兒的心理特點及早期經驗缺乏所致。因此教師應理解、接納幼兒。要善于向幼兒表達喜愛之情,可多用擁抱、拉手等肢體語言,多用溫柔親切的語言,盡量滿足幼兒的合理要求。透過互動初步培養幼兒與教師的親切感,讓幼兒感到教師的友好,轉移幼兒對親人的依戀,以幫助幼兒緩解緊張的情緒。




 




  研究發現,當幼兒與撫養者分離時,如果有其他人陪伴,就能減輕他們的分離焦慮。因而分離焦慮的回應強度也降低。而且幼兒分離焦慮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3-5歲幼兒的分離焦慮程度較高。幼兒入園后的情緒可以因教師的照顧而得到緩解並最終消除。




 




2、採取針對性措施




 




  面對幼兒的焦慮情緒,要分析幼兒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消除。




 




  1)哭鬧不穩定型︰這類幼兒比一般幼兒更明顯。簡單的親近模式和玩具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用心,多順應多滿足,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使他們喜歡教師,喜歡幼稚園。




 




  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表現出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幼兒往往借助玩具來安慰自己,難以親近陌生人。因此,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幼兒逐步擺脫焦慮感。




 




  3)情緒穩定型︰一周內情緒穩定,無須給予過多安慰。能和教師互動,並主動和教師攀談。針對這類幼兒,教師採取的措施主要是創設輕鬆愉快的物質環境和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培養幼兒熱愛教師和幼稚園的情感。




 




3、溝通家長




 




  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密切的聯繫,才能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生活習慣,從而進行正確指導。目前,家長為使幼兒盡快適應幼稚園生活,基本上都知道提前帶幼兒參觀幼稚園熟悉環境。與之相對應,幼稚園也要重視家訪,不僅可以消除幼兒對教師的陌生感,教師也可以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便于因人施教。




 




  教師可為幼兒建立“分離焦慮在園表現小檔案”透過觀察記錄幼兒情緒、情感表達的方法、特點,探索有效干預策略。同時教師也設計了“分離焦慮在家表現小檔案”,要求家長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同時,與家長個別交流等形式回饋幼兒的在園情況,並及時了解幼兒在家表現,以便家園更好的配合,幫助幼兒克服分離焦慮。




二、家庭工作不可忽視




 




  幼兒進入幼稚園,就要由家庭個體生活轉而去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家長應主動配合幼稚園,改變幼兒家庭生活的隨意性,製定與幼稚園相仿的作息時間制度,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技能等,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使幼兒更適應幼稚園,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




 




(一)適時分離




  根據幼兒產生的“媽媽不見了”的倒退行為,在入園前可以用玩“捉迷藏”的遊戲來化解這種倒退,增強幼兒對永久性客體的認識。父母可以先在熟悉的環境如家中、家附近的空曠地帶幼兒一起玩捉迷藏,讓幼兒找藏起來的父母一方,為了安全起見,父母中的另一方可以陪著幼兒一起找。以後慢慢移至不熟悉的環境而人又不是太多的地方玩捉迷藏。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幼兒對永久性客體的認識。知道只要媽媽是存在的,即使有一會或一段時間看不見了,媽媽最後還是會出現的,以減輕幼兒“媽媽不見了”的擔憂,為親子分離做準備。




 




(二)調整生活習慣




  幼兒在家的生活習慣與作息制度以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也影響幼兒的分離焦慮。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能滿足他們生活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為如此,才使幼兒逐漸地產生依戀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幼兒入園前,家長應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如獨立入廁,獨立穿衣,獨立吃飯,獨立入睡等,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獨立性,同時增強了幼兒的信心,從而減輕幼兒心理負擔,使分離焦慮有所緩解。




 




(三)熟悉幼稚園生活環境




  幼兒初入園時只有3歲,為了消除幼兒本能的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害怕感,我們可以在其中增加認知原素,化陌生為熟悉。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情緒與個體對客觀事物的評估聯繫著。她強調來自外界環境的影響要經過人的評價與估量才產生情緒。這種評價與估量是在大腦皮層上產生的。情緒是由這種評定引起的,可以簡單表示為“情境--評估--情緒”。因此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在幼兒入園前的78月份應當帶幼兒提前熟悉幼稚園及其周遭的環境。父母可以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或吃完晚飯散步的時間帶幼兒步行到幼稚園參觀、遊玩,以熟悉環境產生安全感。回家后可以和幼兒一起談話,讓幼兒慢慢產生去幼稚園的路線表象以及有關幼稚園的表象。對幼稚園產生一種良好的評估,有利于幼兒入園時良好情緒的發生。




 




(四)加強人際交往




  根據現狀︰現下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的空間缺乏同伴之間的交流。幼兒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如果不同他人交往,他就找不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對親人的依戀一方面與親職教育模式有關,另一方面與幼兒成長過程中接觸社會的程度有關。幼兒如果平時較少接觸家庭成員以外的人,較少參與外界的活動和接觸外界的事物,在面對陌生人,陌生的環境就更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所以,幼兒在入園前,家長應有意識地擴大幼兒活動的空間和交往的範圍,使幼兒初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五)堅持送幼兒入園




  據調查,幼兒在初入園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其中哭鬧是幼兒入園初期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緒回應和行為表現。有的家長堅持天天送幼兒入園,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已完全適應了幼稚園生活。還有少數幼兒由於父母的一時不忍心,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導致每次來園都哭鬧不止,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幼兒在入園前,家長也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堅持每天送幼兒入園,幫助幼兒迅速融入集體生活。




 




(六)消除家長的分離焦慮




  北京市家教學會方明教授認為,把幼兒送幼稚園是幼兒實現社會化的重要一步,這對幼兒終身發展十分有利。家長要克服自身的焦慮情緒,因為家長的焦慮情緒會影響著幼兒的情緒。因此,在做入園準備時,教師也要把守關口注的目光投向家長。教師首先用自己耐心細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長對幼稚園的信任。第一次家訪時認真傾聽家長對自己孩子生活習慣和脾氣稟性的介紹,然後善意的提醒家長為幼兒做一些入園準備。如準備一些替換的衣服,準備一樣心愛的玩具等。家長感到了教師工作是非常細致周到的,從而對教師產生一定的信任度,緩解心中的焦慮。此外,家長參與幼稚園活動,體驗幼稚園生活,教師及時與家長交流幼兒的在園情況等,都能有效緩解家長的分離焦慮。家長了解幼稚園,就能配合幼稚園開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用實例和淺顯的故事給幼兒講道理,傾聽幼兒說話以便了解幼兒在園活動情況和感受等。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使他們更快地適應幼稚園生活。




 




  透過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幼兒減輕了入園時與親人的分離焦慮,並能愉快的適應幼稚園生活。幼稚園與家庭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及態度不僅為幼兒在幼稚園健康成長打下基礎,而且會讓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為幼兒終生發展及塑造他們完整的人格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