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012歲孩子該有的情緒力




 




文/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腦部科學家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Q並非天生不變的,而且父母對孩子EQ的影響力,遠大於父母對孩子IQ的影響力。藉由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情緒特質,有助父母教出高EQ小孩…




 




關於大腦與情緒的關係,仍有許多謎題待解,但根據目前的許多研究都發現,教養方式會影響情緒的反應,促使腦部傳輸路徑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表現。也因此,EQ可以透過練習提升改善,比IQ更具可塑性。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指出,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腦部科學家與心理學家的研究,提供了父母教養的參考:EQ並非天生不變的,而且父母對孩子EQ的影響力,遠大於父母對孩子IQ的影響力。藉由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情緒特質,有助父母EQ教養─




 




出生~6個月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所有原始情緒出現,正面情緒的表達受到鼓勵而變得更為常見。




 




‧會藉著吸吮或轉離等方式調整負面情緒。




 




情緒理解能力




 




‧能分辨快樂、生氣及哀傷的面部表情。




 




7~12個月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像生氣、害怕及哀傷的原始情緒變得更為明顯。




 




‧情緒的自我調整進步了,嬰兒會晃動身子、咬東西或轉離不愉快的刺激。




 




情緒理解能力




 




‧辨識他人原始情緒的能力進步了,社會推論出現。




 




★給父母的建議




 




出生到一歲,孩子的原始情緒出來時,非常需要回應。哭鬧時,應該去哄哄他,要讓他情緒穩定,很重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孩子需要溫暖呵護、被愛的感覺,不是只有物質的滿足。小時候的依附經驗,會帶到成人的兩性關係,那是最原始、純真的經驗。孩子的需求,父母應敏銳而儘速地給予回應。




 




1~3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衍生(自覺情緒)出現。情緒調整能力進步了,學步兒會將自己的注意力移開令他們沮喪的刺激,或試圖去控制它們。




 




情緒理解能力




 




‧學步兒開始討論及表現情緒。




 




‧開始表現出同理心。




 




★給父母的建議




 




一歲半以後,孩子開始會用大哭大鬧,滿足需求,這時父母就要對孩子有足夠的敏感度,常把孩子抱在身邊問他:「什麼事讓你難過?」需要跟孩子互動,才能了解他的感覺。並逐漸去教導孩子生氣難過等情緒表達該如何處理。




 




從兩歲開始就應該慢慢引導他,怎麼察覺自己的情緒,怎麼適度的表達。告訴他有哪些規則應該去遵守。接著,就要逐漸教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牛奶打翻了!不是去罵他,或幫他處理,可以問問他:「怎麼辦?」讓他學著解決問題




 




3~6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調整情緒的策略出現並更精緻化。會懂得隱藏某些情緒,對簡單表達規則的服從。




 




情緒理解能力




 




‧了解引發情緒的外在原因與結果的能力進步。




 




‧同理的反應更為常見。




 




6~12




 




情緒表現&調整策略




 




‧服從表達規則的能力進步了。




 




‧自我調整策略(包括在適當的情況下強化情緒)變得更多樣且更複雜。




 




情緒理解能力




 




‧可以整合外在及內在的線索以了解他人的情緒。




 




‧同理的反應更強。了解人對相同的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了解別人可能會有複合的情緒(例如:既期待有怕受傷害)。




 




 




http://www.wretch.cc/blog/loverin/245077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