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動症發症難收拾 醫師籲:及早就醫




 




◎ 新聞中心報導    日期:2011.09.25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許多家長、老師寧願選擇忍耐或是嚴厲導以對,但精神科醫師林正修卻認拖不得,最近他在輔導少年受刑人的經驗中發現,許多少年小時候可能就罹患過動症,卻沒有接受治療輔導。過動症不處理,未來極有可能演變成品行問題或犯罪等發症,不可不從小預防。




林正修醫師表示,許多小朋友剛上一年級因明顯無法適應而被帶來就醫,但是仍有許多家長選擇「再看看」,而這一看就有可能拖過治療的黃金時間。等他們開始經歷叛逆期,或更複雜的發症出現時,包括自信心、成就感低落、人際關係受損、焦慮憂鬱、品行不良、對立反抗,甚至犯罪,就更難收拾。




到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怎麼跟沒耐性、調皮搗蛋分別?林醫師說明,家長可以留意以下四點:1. 確認孩子在不同場合,如家中、學校、安親班是否一樣有狀況、2. 資質與學習成就是否差距很大、3. 沒興趣的事無法專注、4. 處罰效果不大,很快又再犯。符合上述,家長應合理懷疑並帶來兒童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就醫,接受專業的評估。




來到醫師診間後,家長也不用擔心醫師的判斷會不會太草率。林正修醫師表示,專業的評估包括由家長和老師寫量表、心理師的測驗和會談、電腦測試專注力以及診間醫師的觀察和問診。林醫師表示,大多的患者需經過三次回診(包括一次測驗),約一個多月的時間來確診;但也有症狀明顯的孩子,觀察其於診間的表現及家長的描述,即可確診。




林正修醫師進一步說明,藥物治療已經過大型臨床試驗佐證,確能有效改善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成效可達八至九成。家長面對孩子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不應只是注重孩子目前的症狀或對於學校環境的適應問題,而是要預防這些症狀未來可能演變成更複雜而且難以處理的發症。




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應針對每一個孩子量身訂做。林正修醫師說,這類孩子腦部發育明顯比其他的孩子慢約兩到三年,每一位孩子追上發育的速度不一樣,症狀影響平日表現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鼓勵家長應與醫師配合醫囑,有些孩子需要持續規則服藥,有些卻可以視狀況暫時或假日停藥。




治療過動症,要有預防未來發症的正確觀念,才能讓孩子的學習、品行、自我價更完整




~~轉貼自Uho優活健康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