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愛哭鬧 藝術治療改善
2010年 04月01日
【許佳惠╱台北報導】小朋友愛哭鬧,可藉藝術治療改正。醫師表示,幼兒在六歲前,神經系統急速發育,需把外界刺激訊號跟神經反應做連結,才能做出適當表達,藝術治療是利用音樂、舞蹈、戲劇等,讓幼兒得到神經刺激,來整合思想與行為,建議家有愛哭鬧的孩子可嘗試。
盪鞦韆訓練感覺統合
台安醫院小兒復健科醫師黃謙瑄表示,曾收治一名一歲愛哭小嬰兒,只要有兩個人跟他說再見,就因無法同時對兩個人做出回應而哭鬧,經音樂治療後,他已可對多人說再見而不哭。
黃謙瑄說,六歲前是孩子的肢體跟大腦大量連結期,若小孩獲得刺激不夠、傳導不足,就易用哭鬧表現,甚至影響日後學習;音樂治療可藉由律動,訓練孩子何時該停或該動,舞蹈治療可藉動作來整合思想與行為,建議四歲前可讓孩子多溜滑梯、盪鞦韆,訓練感覺統合發展。
十二歲病童祥祥(化名)昨與媽媽出席衛教記者會,他因病導致神經傳導受阻,兩手無法控制,經藝術治療,他現已可拿水彩筆畫畫。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醫師韓德生說,藝術療法可當做自閉症、過動症童的輔助治療,以利他們融入社會體系。
幼兒發展注意事項
◎6歲前是肢體跟大腦神經大量連結期,若刺激不夠、神經傳導不足,容易用哭 鬧、衝動等行為表現,甚至影響日後學習
◎孩子4歲前,鼓勵他們多盪鞦韆、溜滑梯,多接受外界刺激,有助感覺統合
◎愛哭鬧、衝動的孩子可用藝術治療輔助,如音樂治療可藉律動,訓練孩子何時該停、何時該動,舞蹈治療可藉各種想像式的動作來整合思想與行為
◎與外界不易建立關係或個性敏感者如自閉症、過動症等兒童,可藉藝術治療、馬術治療、寵物治療等輔助改變行為,讓他們較融入社會
資料來源:黃謙瑄醫師、韓德生醫師
~~轉載自蘋果日報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