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寶寶在我家!教你開啟寶寶智能之門


採訪╱章菱


諮詢╱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光麟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新光醫院營養師 林文瑛


參考資料╱《0~3歲嬰幼兒發展》(信誼)、Bright Baby hamlyn


 


 


 


腦是靈魂與意志的主宰,嬰兒的腦部神經發展相當快速,而且機制深奧,如今仍是吸引科學家持續不斷投入研究部分。嬰兒時期也是可塑性最高的時候,你知道如何刺激寶寶腦神經的聯結?如何開發嬰兒潛能?如何創造一個高IQ、高EQ的優質寶寶嗎?現在就請您一起探索這場神秘之旅。


 


【生理篇】


人腦的細胞由1萬億個神經細胞,這1萬億個神經細胞在人出生之後就存在,但是出生嬰兒的腦只有成人的4分之1大,且細胞的聯結上還未發展完全,其他的4分之3是在生長的初期才開始長大的。如果在嬰幼兒時期能夠加強外在的刺激,促進腦部細胞的聯結及發育,有助於寶寶的認知、社會及思考能力都會發展。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光麟指出,「嬰幼兒時期的腦部可塑性高,利用這個時候開發腦部,是最好的時候」,


 


後天環境決定腦神經細胞的存亡


大腦各個區域生長的速度與到達高峰期的時間不盡相同,例如掌管視覺的枕葉(occipital lobel)在嬰兒3個月到4個月大時,發展到達高峰。在4個月到12個月大之間,神經的密度到達成人的一倍半,聽覺皮質也是一樣。在中央神經系統中,感覺區比運動區早完成,因此,嬰兒在感覺方面的能力是先於運動方面的能力。「遺傳基因決定神經細胞該如何聯結,但是後天環境的刺激決定誰能留下來,誰被淘汰,」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說。


 


當一群比較活躍的細胞努力的與目標細胞做聯結時,不活動的神經元就會失去「關愛的眼神」,沒有與目標細胞的神經搭上線,後來的神經發展就會將不活躍的細胞修減掉,這也是為什麼出生時的大腦細胞遠比實際需要的還多。


 


神經細胞的死亡不會影響應幼兒時期的大腦發展,一個活躍的神經細胞會被留下來,可是一個從來沒有跟別人聯絡的神經細胞會被淘汰。因此,如果在這個時期,寶寶接受外界的感官刺激愈多,神經間的聯結也會愈緊密,訊息也傳遞得愈快,如果細胞的聯結增強,以後在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好。


 


外在刺激可改變腦細胞結構


人腦每一個半球有各自專善的功能,例如左腦有掌管語言、分析的中樞,右腦專管圖形影像等等,如果小寶寶的左腦受傷,有些人的語言中樞可以換成右邊,還是可以說話,並沒有溝通上的問題。嬰兒的腦出生後在此時期有部分受傷,可以換成另外一個區域,所以外在的因素或後天的經驗是可以改變先天的結構的,此時期的大腦可塑性強。


 


所以說,大腦的認知功能是可以被重組的,腦神經不但可以重新生出聯結的通道,使鄰居就近來幫忙,更可以重新動員組織非鄰近的區域,投入救災的工作,只要他接受到視覺的訊息,工作上沾上一點邊就可以派上用場。


 


「刺激人腦,讓腦的突出聯結愈多,智力的發展愈好。單純只是腦容量增加,但是聯結不好,對智力的幫助不大,」林光麟醫師強調,很多父母看到此不要認為刺激愈多愈好,一般家庭中照顧就除以提供嬰兒正常發展的機會。


 


如果在正常環境長大的嬰兒,他的視覺、聽覺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特別加強,目前所看到的報告中,只有在孤兒院長大的嬰兒,長期處於機械式的餵奶、換尿片的懷竟中,幾乎沒有人類接觸經驗時,才會發生發展遲緩的情況。


 


激發主動學習的成效好


有研究者發現,運動可以增加腦部細胞增強聯結物質的分泌,這些物質能夠幫助細胞生存,不被淘汰,但是如果這樣的運動不是出自於自動自發,而是受到外在的強迫,效果就不存在。這也是為什麼主動的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效果好很多。


 


現在有很多雙薪家庭,因為父母要上班,常常將嬰兒託給祖父母帶,就成天躺在搖籃裡看著天花板,實證上曾發現過這種個案一直到了21個月或是3歲還不會走。也有些人在長大以後容易變得沉默寡言。刺激比較少的嬰兒以後的語言發展通常會變得比較慢;而常常與小寶寶講話的媽媽所帶的小孩,在語言發展上也比較快、比較好。


 


大腦的結構與神經的數量雖然是先天就設定好的,但是神經的迴路與密度的分布卻是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丁綺文主任指出,「後天環境影響最多的時期是在腦神經細胞發育的初期,也就是在神經生長的時候,這個時候,外就的刺激很重要的,也是決定細胞的聯結網路的時候」。對於寶寶,不要太過於保護,應該放手讓他去經驗各種不同的環境,接受各種不同的刺激,使他的神經迴路更稠密、發達。


 


父母應該盡量鼓勵孩子探索,因為一個陌生的環境會帶給腦神經非常多的刺激,刺激愈多就能促使神經分枝愈茂密,學習能力及思考也愈敏捷,為一大腦有任何病變,復原的機會也會相對的變大,因為神經會記憶任何一條曾經跑過的路,「凡走過必留痕跡」,不會被消除。


 


【教養篇】


初生的嬰兒像一張白紙,是大腦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因此,適當的教養與刺激,可以培養出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有創造力的寶寶。不過,父母應該要如何創造刺激,讓寶寶腦部神經聯結更茂密呢?


 


林光麟醫師說,完全忽略完全不管會造成學習障礙與感覺統合異常,保護過度,讓寶寶不敢嘗試接觸外界環境,也會使得它發展異常。有些父母要求很多,甚至按照書上的方式一直要求或訓練寶寶,讓他產生了壓力,也使得父母與小孩間形成緊張關係。


 


舉例來說,在台灣,很多父母很早就把小孩放在學步車。目前有很多父母因為心急或懶惰,很早就把小寶寶放進學步車裡,感覺非常驕傲。但是實際上,要先會坐、會爬,再訓練寶寶走路,對寶寶的發展才會有助益,因為爬行對運動神經的方面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有些父母太早就訓練小寶寶對於尿尿或便便的控制,這樣過度訓練的結果,就會造成寶寶對大小便控制的異常,包括尿不出來,甚至影響人格自閉或過於萎縮。


 


教養的十大守則


一、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刺激


二、看著寶寶的眼睛,跟他說話


三、多聽音樂


四、讓他多探索環境,不要限制他


五、多擁抱寶寶


六、給他立即而正向的回應


七、對嬰兒講話不需要講兒語


八、夫妻不要在嬰兒面前吵架


九、重複的練習


十、不要有壓力,不要著急


 


【玩具及環境篇】


在環境的佈置及玩具的選擇上,只要把握住一個大原則「安全」即可。林光麟醫師建議,父母在佈置環境上首要注意安全性,只要塑造安全的環境,可以讓寶寶盡情的去探索,不要太限制寶寶的發展的範圍,告訴他這個不要碰、那邊不能過去,讓他不敢去探索。在安全的環境中,一切就隨寶寶去發展,如果他在探索的過程中受傷,父母也不要太在意。


 


【飲食篇】


現在一歲以下的寶寶多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的食物,且4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因此,在增進寶寶智能發展上,媽媽本身保健的知識是不可或缺的。


 


結語


「父母不要致力於創造一個天才、卻有偏差觀念的人,而是要培養出,智力雖然不是非常好,但是性格有創造力,在每個領域都會有成就的人,」林光麟醫師這麼說。一般而言,在正常環境中長大的寶寶,大腦的發育應該都沒有問題,其實父母只要多關愛及照顧孩子,在互動上多花一點心思,把握住幾個重要的原則,給寶寶一份充份自由發展的空間及營養,就能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dithyang 的頭像
    judithyang

    Tien-tien的樂學工作室

    judith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